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的故事 冬至的风俗习惯

在北方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 即冬至大如年 , 这句话正是说冬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何等重要的,所以有的人为了庆祝这天的到来,整个家庭聚在一起吃水饺,为什么选择在这天吃水饺,其实是有寓意在里面的,我们来了解下吧!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的故事 冬至的风俗习惯】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毅然辞官回乡 , 为乡邻治病 。其返乡之时 , 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 , 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 , 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 , 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 , 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 , 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
冬至的习俗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 , 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
酿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 , 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 , 加入桂花酿造 。
“画九”
所谓的画九 , 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 。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 , 为瓣八十有一 。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 , 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