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好段摘抄

1、又东五百里 , 曰仆勾之山 ,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
2、章峨山中有一畏兽,五尾一角,吼叫声如雷劈石,以老虎豹子为食物 。
3、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 。郭璞注:禺似猕猴而长,赤目长尾 。狨为猿猴类,体矮小,形似松鼠,黄色丝状软毛,尾长,栖树上 。
4、有人曰凿齿 , 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国,桑姓 , 食黍,射蜮是食 。有人方扞弓射黄蛇,名曰蜮人 。
5、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 , 凡一十四山 , 六千五百三十里 。其神皆龙身而人面 。其祠皆一白狗祈,稰用稌 。
6、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 , 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 , 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 , 其物异形 , 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
7、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 。或曰教民 。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
8、凡东山经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 , 三千六百里 。其神状皆人身龙首 。祠:毛用一犬祈,衈用鱼 。
9、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 , 直目正乘 , 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 。是烛九阴,是烛龙 。
10、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 , 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 。其中多羬羊 。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可以毒鱼 。
11、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涮愍泽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 。其名曰軨軨,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水 。
12、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
13、又西三百里,曰阴山 。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番泽,其中多文贝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
14、大荒之中 , 有人名曰驩头 。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头 。头人面鸟喙 , 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 。维宜芑苣,穋是食 。有驩头之国 。
15、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 。
16、又西百五十里高山,其上多银 , 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 。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馨石、青碧 。
17、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 。其神皆蛇身人面 。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璧一珪 , 投而不糈 。
18、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 。所食被发 。在蜪犬北 。一曰从足 。
19、有木焉 , 其状如榖而赤理,其汁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可以血玉 。
20、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 , 是食人 。
21、章莪之山,无草木 , 多瑶、碧 。所为甚怪 。有兽焉,其状如赤豹 , 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
22、昆仑山上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 , 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 , 才奉书而至 。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 。
23、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
24、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 , 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
25、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 。其阳多玉 , 其阴多铁 。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 。其中多旋龟,其状如鸟而鳖尾,其音如判木 。无草木 。
26、又东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其虫多怪蛇怪虫 。
27、三危山食人巨兽,样子有些像牛,长着四只角,它的毛发很长 , 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 。
28、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 , 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
29、又南五百里,曰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 , 名曰蠪侄,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
30、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 。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 。又有神衔蛇衔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 。
31、大荒东北隅中 , 有山名曰凶犁土丘 。应龙处南极 , 杀蚩尤与夸父 , 不得复上,故下数旱 。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
32、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多赤铜 。有草焉,名曰荣草 , 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莨之已风 。
33、有鱼偏枯,名曰鱼妇 。颛顼死即复苏 。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 。颛顼死即复苏 。
34、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
35、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 , 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 。有鸟焉 , 其状如翟而五彩纹 , 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
36、有兽焉 , 其状如彘而人面 。黄身而赤尾 , 其名曰合囗,其音如婴儿 , 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
37、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 。海水北注焉 。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句曰九凤 。
38、又东二百里 , 曰姑媱之山 。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 。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 , 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与人 。
39、又东北二百里,曰剡山,多金玉 。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 。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
40、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
41、有寿麻之国 。南岳娶州山女 , 名曰女虔 。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 。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 。爰有大暑 , 不可以往 。
42、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 。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 。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
43、又东北百五十里,曰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松柏,多桃枝钩端 。神围处之,其状如人面 。羊角虎爪 , 恒游于雎漳之渊 , 出入有光 。
44、又北二百里 , 曰狐岐之山 , 无草木 , 多青碧 。胜水出焉 , 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
45、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 。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
46、生于石湖,此湖恒冰 。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 。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
47、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 。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 , 食之不蛊,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 。
48、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
49、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 。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
50、又东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其上无草木,石膏水出焉 , 而西流注于鬲水,其中多薄鱼,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 。
51、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 。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 。有大玄之山 。有玄丘之民 。有大幽之国 。有赤胫之民 。
52、又西百二十里,曰葌山 。葌水出焉 , 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 。
53、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 , 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 。其神状皆羊身人面 。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 。
54、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 。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 。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
55、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
56、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 。西望大泽 , 后稷所潜也 。
57、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 。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 , 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
58、又东三百里,有青丘之山,有青丘之国,在其北,有狐,四足九尾,其银如婴儿 , 能食人,食者不蛊 。
59、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
60、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 , 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 。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 。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
61、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 , 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
62、又东南二十里,曰乐马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彙,赤如丹火 , 其名曰犭戾,见则其国大疫 。
63、在崇吾山 , 有一种野兽,它的样子像猕猴 , 手臂上有花纹,尾巴和豹子的尾巴相似,善于跳跃,名字叫举父 。举父善于投掷,虎豹都害怕他 。
64、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其为蛇青赤黑 。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
65、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 。无草木 , 多金、玉 。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 , 多竹 。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 , 其中多鸣石 。
66、有鸟焉,其状如鸡 , 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 , 见则天下安宁 。
67、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 。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 。其中多蠃其上金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其阳多丹粟 。其了有多采黄金银 。
68、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隅之山 , 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马尾,名曰精精,其鸣自詨 。
69、又东五十五里,曰宣山 。沦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视水,其中多蛟 。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 , 其叶大尺余,赤理黄华青柎 , 名曰帝女之桑 。
70、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浦 , 其兽多麋鹿 。是山也,广员百里 。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阳,其中多鳣鲔 。
71、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 。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 。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 。
72、有人名曰犬戎 。黄帝生苗龙,苗龙 , 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 , 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 。有赤兽,马状无首 , 名曰戎宣王尸 。
73、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 , 其下多银,其木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橿 , 其鸟多鹦鹉 。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
74、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 。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
75、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
76、有毛民之国,依姓 , 食黍 , 使四鸟 。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鞛 , 修鞛杀绰人 。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
77、忠臣义士,及身之时 , 事或有所不能济,而其志其功足留万古者,皆夸父类,非俗人目论所能知也 。
78、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 。有草焉,名曰鬼草 , 其叶如葵而赤茎 , 其秀如禾,服之不忧 。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囗水,是多飞鱼 , 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
79、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 , 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 。
80、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 。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鳖鱼,其状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 , 其味酸甘,食之无疠 。
81、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里,直目正乘 , 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 。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
82、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 。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
83、凡东次四经之首,自北号之山至于太山 , 凡八山 , 一千七百二十里 。
84、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 , 其上多漆 , 其下多棕 。浮濠之水出焉 , 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苎,可以毒鱼 。
85、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 。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
86、凡东次三经之首,自尸胡之山至于无皋之山 , 凡九山,六千九百里 。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 。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 。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 。
87、又东北七十里,曰历石之山,其木多荆芑,其阳多黄金,其阴多砥石 。有兽焉,其状如貍,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 。
88、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皇卵 , 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 。百兽相与群居 。在四蛇北 。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
89、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 。共水出焉 , 南流注于池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
90、又东三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 , 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
91、鸩大如雕,紫绿色,长颈赤喙,食蝮蛇之头,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也 。
92、又北百二十里 , 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 。溹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
93、北有恶兽,名曰穷奇 , 有翼能飞 , 便剿食人 , 知人言语,善蛊惑人心,喜制造战争,而厌食死人 。
94、又西南四百里 , 曰峄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 。峄皋之水出焉 , 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
95、北海内有兽 , 其状如马,名曰騊駼 。有兽焉 , 其名曰駮,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 。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 。有青兽焉,状如虎,我曰罗罗 。
96、又东十里 , 曰青要之山 , 实惟帝之密都 。是山也,宜女子 。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
97、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 , 其脂可以已腊 。
98、平丘在三桑东 。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 。有两山夹上谷 , 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
99、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 , 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
【山海经好段摘抄】100、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 。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 。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 , 神红光之所司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