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芬芳
粽子香 , 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端阳,那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来临之际 , 手捧一杯绿茶 , 徜徉在隽永的唐诗宋词里,品味这些传诵千古的诗句,感受古代端午节的风貌,享受那份袅袅的温馨和愉悦,别有一番情趣 。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 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年多的历史 。《风土记》中有记载:仲夏端午 , 端,初也 。意指五月开始的第一个五日 。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以端午为题,写下了大量多姿多彩、脍炙人口的诗篇 。
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很直白的一首诗,写得大气磅礴,读来朗朗上口,描绘了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的情景,都是用来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的 。同时还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对昏君奸臣的嘲讽和憎恨 。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这首北宋诗人张耒的《和端午》,用雄浑而凄清的笔调,把屈原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描写得淋漓尽致,于深沉和悲痛之间怀念伟大诗人屈原 。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端午感兴》:当年忠血堕馋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宋苏轼的《屈原塔》: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 , 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 , 哀叫楚山裂 。诗中都字字血泪,句句哀鸣,表达出了对屈原的无比怀念 。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活动,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 , 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鼓乐齐鸣,千帆竞渡,场面壮观,扣人心弦,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
五月家家过端阳,咸蛋粽子与雄黄 , 端午节还要吃粽子、插菖蒲、艾草和喝雄黄酒 。唐代诗人郑谷有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韩元吉有角黍堆冰碗 , 兵符点翠钗,描绘的都是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挂艾条、插菖蒲等习俗,体现了端午避瘟保健的意蕴 , 在古诗中也有过生动的描绘 。大文豪欧阳修在《渔家傲》中写道: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首词意境高雅,浪漫香艳,把端午时节粽子飘香 , 人们共饮菖蒲美酒的美妙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往 。而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却这样写道: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 , 一笑向杯盘 。全诗朴素自然、真实具体 , 乡村农家过端午节的习俗跃然纸上 。面对粽香的诱惑,奋臂投筷,大快朵颐 , 自然有会心之微笑 。
【端午节的芬芳】五月端午,这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古老的传统节日,在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中,依然保持着她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在浓浓诗香中过端午 , 我们心中又会多了一层对节俗所承载的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让人情趣盎然,芬芳如花 。
推荐阅读
- 苄字的意思 苄是什么意思
- 天津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地址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要求背景资料
- 史上最牛逼的陌陌网名
- 什么样的脚能做脚模
- 密室逃脱13第13关怎么过
- 美术类书籍介绍几本不错的来
- 温文儒雅的网名
- 适合学生发的说说心情不好句子
- 比喻追究底细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