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夏九九”你会数吗?

“夏九九”以夏至为起点,
每九天为一个九 。
南宋人陆泳在《吴下田家志》中
就记载了“夏至九九歌”,
歌谣道: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 , 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 , 开柜拿棉衣 。
夏至习俗夏至吃面
在老北京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夏至这天,北京人多半选择吃面 , 有打卤面、炸酱面、牛肉面、鸡蛋面等,吃起来别有风味 。吃面时 , 人们喜欢将面煮熟后用冷水过一下,然后用芝麻酱(或炸酱)、花椒油、老陈醋、黄瓜丝等拌一下 , 再把蒜瓣捣成蒜泥,往上一泼,味道鲜美,还能降温消暑 。
江南也有“吃过夏至面 , 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 。夏至人们还大秀凉菜、生菜 , 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 。江南还有“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的谚语,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吃过馄饨 , 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更健康 。
祭神祀祖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所庆祝的节日中大部分与农业有关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
现代虽然没有这么隆重的祭神典礼 , 不过夏至前后,我国多地还是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这便是古代“夏祭”活动的另一种延续 。
消夏避伏
在古代 , 夏至时,妇女们相互赠送折扇、脂粉等物品,借折扇生风、以脂粉散体热所生的浊气 , 防生痱子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 , 进扇及粉脂囊 , 皆有辞 。”
【今日夏至,“夏九九”你会数吗?】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 , 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在当代,虽然我们已经不需要储存冰块来消夏 , 但是自夏至前就全天运行的空调不过是这个传统在现代的另一种体现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