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行省最早是临时性的派出机构,遇某处有事,中书省派员至该地行使中书省的职,事情结束,行省也随之取消 。到了忽必烈灭南宋后 , 行省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
古代铜器至元二十七年(1290),元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它们是: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 。而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由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之地 。
【什么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在元代的统治体系中地位十分重要,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具体来讲 , 它的职能是“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橙子切开里面是红色的
- 2022大数据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学什么
- 元芳,你怎么看这些个性签名?
- 安装OTG是什么意思
- rmb是什么币种
- 陕西特色戏曲文化:陕西眉户戏
- 梨吃了有什么好处对肝
- 心情不好的句子简单
- 颇具特色的贵州屯堡文化
- 盗贼之海复活经卷有什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