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悠久历史的江西传统民居文化

在江西文化发展的历史中 , 江西的传统建筑文化逐渐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 。江西的传统民居建筑充满了人情味和江西的乡土气息,其装饰图案也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 。下面的文章带你领略多姿多彩的江西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
赣派古民居特色鲜明 , 讲究实用 。因地缘关系和经济文化背景、地理气候的近似 , 赣派古民居与徽派古民居建筑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两者同属于天井式建筑,但赣派古民居更加注重内部构架和陈设上的实用性,较少有徽派古民居建筑大面积的雕梁画栋,出檐用斜撑而不用斗拱,建筑两侧的马头墙一般不如徽派建筑发戗早、起翘高,人字型屋面下端直接为檐口,正面檐口线有一字型和凹字型 。
吉安一带建筑外墙多用眠砖 , 南昌与抚州多用单丁斗砖,墙体下部多用麻石、红石勒脚 , 清水外墙,青灰瓦 。
赣派建筑中主体建筑部分高大规整,辅助房则因地段的原因或大或?。蚋呋虻? ,很不规整,它们围合在主体建筑两侧 , 这样从外看住宅的外形变化就丰富起来 。屋架较高,约六米 , 这是赣派建筑的一个特征 。由于住宅沿巷子密集排列,互相之间有多侧门贯通,遇到紧急情况 , 能很快疏散,这使得赣派建筑的功能性大大提高 。
【具有悠久历史的江西传统民居文化】赣派民居正门造型装饰丰富,除一字门外,还大量使用八字门、牌坊式门和贴壁垂柱门 , 大门石材除红石外还普遍使用豆绿石 。南昌、抚州大门以石雕为多,吉安与赣南则以砖雕为多 。从门的装饰来说,多在门墙上做门罩,用青砖做柱子,并有精细的砖雕 。赣派民居在指导思想上依然恪守儒家的中庸与内敛,强调建筑的坚固实用,不论是粗犷大方、严守“三间五架”的明代民居 , 还是精巧细致、开间众多的清式住宅,都较多地坚守了这一点 。
赣派古民居建筑较为重要的元素是天井,“天井”是南方特有的建筑式样,但赣派古民居的天井仍具有自身特点 。天井具有解决建筑内部的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因此赣派古民居建筑前平面结构基本单位“进”,就是以天井为中心展开的居室组群,以“进”为单元纵横组合,可以连接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建筑群体 。
赣派古民居建筑基本采用木构架承重 , 砖或土外墙只起到围护作用,因此不少房屋外墙倒塌,而木结构却完好无损 。现在遗留的赣派古民居大多为清代的穿斗式结构 , 只有少数因减柱或空间变换的需要要少量加入抬梁式结构 。
同时赣派古民居建筑精心规划,注重风水 。赣派古民居建筑往往处于一个和谐完备的人居体系当中 。它既注意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也注意与祠堂、庙宇、牌坊、门楼、戏台等功能性建筑有机结合 。一般村庄创建或改造 , 都经过精心规划 。很多古村都建于河流或湖泊旁边,这样可以使居住者就近获得可直接使用的水源,还可以通过河流与外界进行联系 。即使没有天然湖泊,人们也会挖掘人工湖以形成汇聚雨水的水塘 。
赣派古民居建筑从传统的风水观念出发,在选址、布局上讲究风水效果,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赣派古民居村落隐映在青山古树之间,在这里,建筑充满了人情味和乡土气息 , 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 。建筑作为环境艺术必须植根于周围环境之中,与周围环境氛围有机统一 。
处理好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观感 , 还可以更好的装扮环境 。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崇尚自然”,好的建筑应与四季吻合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意无穷也”,这是一种境界 。建筑和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文人山水画,从建筑中观赏自然,从自然中欣赏建筑 。在赣派传统建筑当中,绘画中的“线”也体现在装饰图案中,那些建筑装饰图案带有鲜明的纹身特点 。
建筑装饰图案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接触、认识周围各种事物,形成形象思维 , 逐步描绘和创作出来的 。“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上,经常可以见到线的运用 。流坑建筑中的各式门楣窗雕、砖雕石刻图案和造型正是线运用到建筑装饰中的最好诠释 。透窗多施以镂雕 , 以内外连锁的几何线造型为主体,线条 纵横交错,构图完整严谨,线条刚劲有力,曲线各异 , 显示了健康质朴的民间艺术特色 。”
赣派民居在设计中充分而理性地运用了线的各种处理技法,通过变化中求统一的形式营造出别具一格的造型 。赣派古民居建筑设计在理念上也常是这样,利用地形、自然环境等因素串起一条线性空间,用写意的方式来提取传统建筑中的元素,从每一个角度看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心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