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校的叫法】中国古代学校,是按照礼制和规模来称,分为塾、庠、序、泮宫、辟雍等,这些称谓大抵是在上三代即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 , 并落定为礼制规范 。
塾,西周时,这种规制已经被确定,成为家族设置的初级学校,也称为家塾或私塾 。庠,为形声字 , “广”字与房屋有关 。“庠”是比“塾”规模和等级更大更高的学校,叫做“党有庠” 。所谓“党” , 是五百家的居所,也称乡党,大概是二十个“塾” 。序,本意是指房屋的东西墙,引申为场所,也作为学校的别称 。序是比塾格制更高、规模更大的学校 。泮宫,是贵族子弟学校,学生为诸侯级别 。辟雍 , 辟雍是在诸侯之上、最高层的皇家子弟学校,是最高学府 。在西周时期辟雍就成制式 。凡周天子的子弟能在辟雍学习 , 所教内容为帝王之学 。
推荐阅读
- 古代学生怎么称呼
-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 古代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 古代学校如何称呼
- 古代殉葬人是怎么弄的
- 古代殉葬的人是怎样处死的
- 古代丫鬟穿什么衣服
-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 古代衙门里有些什么人
- 古代严父慈母的典型人物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