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刑罚中的“徒刑”是指:凡是受肉刑的犯人,都要从事一定的工作,执行劳役 。
【古代刑罚中的徒刑是什么意思】徒刑发展的三个时期:
1、西周时期:
商朝就已出现的徒刑,西周继承下来,并对此进行了发展完善 , 形成了一套对徒刑的管理制度 。西周将刑徒囚禁在圜土,“以圜土聚教罢民” 。
2、秦汉时期:
秦代的徒刑与肉刑合并使用,汉初沿用秦制,仍继续使用墨、劓、刖、宫等残害犯人肢体的肉刑,其刖刑分为斩左右趾两种 。汉文帝时实行刑制改革,关于改革的具体过程参见《中国刑法史稿》第168至169页 。改革后废除了肉刑,以笞刑代替肉刑 。
3、魏晋南北朝:
徒刑体系发展起来 。《魏律》规定:髡刑有四;完刑、作刑各三 。髡刑具体内容不详,但肯定属徒刑,共有十等之差 。魏晋之髡刑与前世髡刑不同 , 是徒刑,髡是附加刑,还要加笞 , 最低为二年 。
推荐阅读
-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几特点
- 古代形容女子完美的单字
- 古代形容男子美好有作为的单字
- 古代形容孩子的词语有哪些
- 古代姓刘的名人都有谁
- 古代形容人有钱很胖的成语
- 古代形容雨大的词叫什么
- 古代姓赵的皇帝有几个
- 古代姓路的名人
- 古代姓石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