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李清照的人生故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生平资料介绍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是山东济南府人,与“词中之龙”辛弃疾是老乡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 , 两个人合称“济南双安” 。李清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婉约词宗 , 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但她不是一个柔弱的人 , 婉约精致中透露出洒脱、刚强和坚韧,是一个有才有德、有情有义、有胆有识的奇女子 。
有才有德之李清照 。能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自然是有大才的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写有传世名文《洛阳名园记》,她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化修养 。在这样一个文华世家 , 李清照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浓厚的文化艺术熏陶,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创作功底 。而且她生性聪慧,天赋才情,远非常人可比 。笔者认为这一点于文学艺术创作尤为重要,勤奋固不可少 , 但要成为一代大家,创作出惊世之作,没有天马行空般的灵犀闪烁是不行的,这都是人的天分 。
李清照就有这种惊世天分,“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 , 逼近前辈”,16岁写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名动京师 。成年后她历尽生活磨难,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 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泉和动力 。“和羞走,倚门回首 , 却把青梅嗅”“知否,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守着窗儿 , 独自怎生得黑!”少女的娇羞烂漫、少妇的慵懒闲适、历尽沧桑的黯然心绪、夫妻分离的入骨相思,被她勾勒得如此深刻、逼真、入心、牵魂,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旷世才情!
李清照不仅有才,还有爱国忧民的美德 。她在读了诗人张耒写的《读中兴颂碑》后,心情激荡,当即写了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总结了唐代兴衰存亡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李隆基,告诫宋朝执政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当时李清照还是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女,却很关心国家大事 , 思考又很深刻,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李清照南渡后 , 面对南宋朝廷不思进取、一味苟且偷安的行径,内心压抑焦灼 , 写下了“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执政者的不满、对国家社稷的担心 。相比封建年代的一般女性,李清照有着更宽阔的襟怀视野和更独立的人生思考,端的是有才有德!
李清照与赵明诚
有情有义之李清照 。李清照18岁时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礼部侍郎,后来升为宰相,两家也基本算是门当户对 。而且夫妻两人都工诗善文,有共同的爱好,婚后生活很是和谐美满 。那时候赵明诚还是个穷学生,非常喜欢鉴赏、收藏金石字画,放假回家时最爱做的事,就是拉着李清照一起去逛相国寺市场 。李清照很理解支持丈夫的这一嗜好,家里没钱就典当几件衣服和首饰换点钱,然后陪着丈夫在市场上转悠 , 买一些喜欢的碑文和时令水果,回家后夫妇“相对展玩咀嚼” 。
收藏是很花钱的 , 特别是对赵明诚这样想“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的“收藏狂”来说,需要有强大的财力支撑 。但赵、李两家都属于“贵”而不“富”,提供不了援助 。即使后来赵明诚步入仕途,有了俸禄,仍远远不能满足收藏之需,弄得家庭生活捉襟见肘 。但李清照从无怨言,总是省吃俭用,尽最大努力支持丈夫的收藏爱好 。李清照的婚后生活,虽然清贫,但甜蜜和谐,高雅有趣 , 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
可惜幸福时光很短暂,李清照婚后的第二年,南宋朝廷党争愈演愈烈 , 把很多官员卷了进去 。李清照比较倒霉,她的父亲李格非和公公赵挺之不是一派,无论谁被斗倒下台 , 她作为女儿、媳妇都要跟着受连累 。先是她父亲被定为元祐党人,被罢官赶出京城 , 按照朝廷“元祐党人子女不得在京居住”的规定,李清照也被逐出京城,回到父母老家定居 。后来,父亲平反复职,李清照跟着回京 , 跟丈夫团聚 。但不久公公赵挺之又出事了,他跟蔡京争权落败下台,郁郁而终,全家遭到蔡京构陷,李清照随着全家又被赶出京城,到丈夫老家山东青州闲居 。
虽然远离了京城的繁华热闹,但能跟丈夫在一起,李清照的内心幸福安定 。她和丈夫平日里诗文相和,一起搜寻金石古籍,一起整理校勘赵明诚写的《金石录》 , 悠悠度过了大约10年左右的闲适时光 。1121年,赵明诚被朝廷重新启用,先后到莱州、淄州、江宁担任地方长官 。他到江宁任职时 , 北宋已亡,南宋新建,江宁城面对着金军进犯的威胁 。就在此地,赵明诚犯下一个大错,他手下将领王亦发动叛乱,他在危急之中竟然独自弃城逃跑 。叛乱平息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也为丈夫的懦弱感到非常羞愧 。
后来赵明诚在南下途中不幸染病身亡,还被人攻击“暗通敌国” 。李清照悲愤交加,因为她知道丈夫虽然有些懦弱,但绝没有通敌行为 。为了证明丈夫的清白,50多岁的李清照带着装满15辆车的金石字画藏品,沿着南宋皇帝的逃跑路线不停追赶,希望能赶上皇帝 , 把藏品献给朝廷,以此证明丈夫和自己对朝廷的忠心 。她此行历时三年多,路上跑、海里行,奔波两千多里,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等赶到朝廷落脚地临安时,她带的藏品已经被偷被抢遗失了一大半 。她十分痛心 , 但希望自己看似疯狂的举动能还丈夫一个清白 。如此李清照,端的是有情有义!
有胆有识之李清照 。李清照虽是女子 , 却不乏阳刚男儿的胆识和气魄 。她和丈夫逃难途中路过乌江时,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 , 李清照心潮澎湃,随口吟诵出了《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等豪情壮语 , 声震九霄,传颂千古, 理学大家朱熹评述:“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
李清照的胆识还表现在处理家庭事务上,她漂泊到杭州后,孤苦无依,生活艰难 , 被迫改嫁给了主动献殷勤的张汝舟 。没想到张汝舟是个无耻小人,他是觊觎李清照的收藏,才跟她接近 。当婚后发现李清照身边并无多少财物时,张汝舟大失所望,原形毕露,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施以家暴 。李清照不堪忍受,抓住张汝舟在官场上的营私舞弊行为,向官府告发,同时申请与他离婚 。结果,离婚申请获准 , 但按照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所以李清照被关进了监狱,呆了9天后才在亲友营救下出狱 。告发张汝舟之前,李清照是知道官府规定的,但她宁可自己坐牢,也要坚决惩治恶人!
虽然经受了婚姻磨难和牢狱之灾,但李清照并未消沉 , 而是把满腔的悲愤之情倾注到诗词创作上,“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等铿锵诗句 , 表达了她抗击侵略、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她倾心写就了《金石录后序》和《打马图经》《打马赋》等著作,前者记述了《金石录》成书过程和人生经历 , 真挚感人;后两本书虽为游戏文字,却通过议论博弈之事,赞颂忠臣良将的智勇 , 讥讽南宋统治者的昏聩无能,抒发了自己“烈士暮年”的强烈感慨,端的是有胆有识!
【才女李清照的人生故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生平资料介绍】李清照晚年在临安(今杭州)定居生活 , 没有子女,由弟弟一家照顾她 。作为一代旷世才女,她的精神需求是强烈的,也注定了她凄凉孤寂的心境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就是真实的写照 。她大约是在1155年左右去世的,一定是在孤寂中离去的,要不然连她去世的确切时间都无人知晓 , 实在让人感到悲凉 。怀着对故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带着对故土难归的愁怨失望,李清照静悄悄地走了,留下了璀璨后世的绚丽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