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狂人终局
文 |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除了我们以外都有可能暴雷 。”
孙宏斌曾在2021年中业绩会上如此说道 。但仅过去一年便反向成谶,融创不仅债务违约,股票停牌 , 年报难产,甚至还传出了拟清盘重组的消息 。
曾经中国的第四大房地产公司,似乎就要重蹈恒大覆辙 。
孙宏斌的一生离奇而又跌宕 。他被称作柳传志的接班人,却又被这位恩师亲手送进监狱;他斗过王石,最终因为蒙眼狂奔;陷入危机,顺驰被低价甩卖,地产王国一度顷刻崩塌,却又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
他曾试图收购绿城、佳兆业 , 也曾在危难之际,充当“白衣骑士”——乐视、万达、雨润、海航,他总是第一时间“仗义驰援” 。
他是性情中人,是理想主义者 , 也是地产狂人,商业奇才,但如今已在面临第三次失败 。这不仅让人怀疑,他的成功 , 不过仰仗在地产黄金时代的大胆豪赌 。
但没有一身的胆识与能力,又怎可能数度完成人生的翻盘 。中国商界不乏褚时健、史玉柱这种一朝跌落,又从低谷中东山再起的传奇人物 。但像孙宏斌这样两起两落,沉浮之后仍能够绝地反击者,少之又少 。
融创中国股价表现(2016年1月至今)
01 破产疑云
仅仅一年后,融创便陷入风雨飘摇四面楚歌的境地 。
“一些企业出现问题,要么就是布局出现问题,要么地卖贵了 , 要么战略有问题,要么产品有问题 , 要么把钱挪走了 。除了我们以外都有可能暴雷 。”
去年8月31日,在融创2021年中报业绩会上 , 孙宏斌直言,尽管大环境变差,但融创没有问题 。
谁知,仅仅一年后,融创便陷入风雨飘摇四面楚歌的境地 。
近期 , 有消息称,融创委托Kroll咨询公司进行清算分析以准备重组过程,当前分析尚未完成 。
把融创逼到疑似清算重组边缘的,是一笔笔还不上的美元债 。而这些融资工具,曾经是助融创飙升的动力火箭,如今成了将其推向深渊的“大杀器” 。
其实,去年中报会议上孙宏斌就指出:下半年地产形势会比较惨烈,资金偏紧 , 销售压力很大 。”
正是自那时起,融创的危机端倪初现 。融创先后推动多笔债券展期 , 孙宏斌甚至“押上”自己的身价和信誉 , 为一笔40亿元的债券提供无限连带责任 。
融创深谙债务驱动高速发展之道
今年开始 , 融创危机愈演愈烈 。先是 , 发布业绩预告称,因处置贝壳股票及地产形势影响,预计2021年净利润重挫85%,核心净利润同比腰斩 。
5月12日,融创因陆续到期的4笔美元债利息,无法在相应的宽限期内偿还,向债权人致歉 , 相当于主动官宣“爆雷” 。
而这些债券利息共计仅1.05亿美元,约7.19亿元人民币 。很难想象,总资产高达1.2万亿,出手阔绰,不停“买买买”的中国第四大房产公司,竟然会被7亿元难倒 。
尽管融创声称“有充足资金还债”,但背地里却发动各种招数筹措资金 。融创曾在短短一个月内两次贱价配股,孙宏斌还自掏腰包,无条件免息贷款35亿港元给公司 。
嗅到寒意的孙宏斌不再四处出击买货,转而收缩战线、甩卖资产 。去年,融创出售了4个大项目,比如将西双版纳环球世纪会展旅游公司70%的股权转让给中融信托;16.73亿元卖掉杭州两个项目给滨江集团;
今年开始,融创剥离资产的脚步仍未停下 。昆明融创文旅城二期40%股权作价14亿元转让予华发,融创安徽公司50%股权及对应债权卖给信达地产,回血1.57亿……
处置股票、配股融资、出售资产……一顿操作下来,融创总计可回笼资金超400亿元 。
据统计,融创中国目前共有10笔美元债存续,合计54.9亿美元(约375.94亿元) 。
此外,融创中国在境内通过融创地产、上海骧远发行的债券共有11笔存续 , 合计约166.5亿元 。也就是说,境内外共计超过540亿元的债券存续 。
目前,融创已由扩张期进入收缩期,“化解债务”和保交楼,已经成为融创首要的两大任务 。而那个曾经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孙宏斌,已经一年多没有公开露面 。
当前的情况看,融创还没有到破产清算的生死关头 , 孙宏斌正在想尽各种办法自救 。
02 危机警报
节流无望,开源更难 。
号称手握千亿现金,却依旧为几亿元利息为难 。融创似乎总是在有意无意地隐藏自己真实的债务状况 ,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融创中国现金余额为1231.9亿元,非受限资金1011亿元 。按理说,这样的资金储备 , 已经足够让融创过冬 。
但实际情况却是 , 融创在还债时捉襟见肘,“地主家”余粮几近枯竭 。
节流方面,支出的口子越来越大 。未来1年内 , 融创系在境内外共有约103.77亿元债务及对应利息需要兑付,目前总计存续债券总额542亿元 。
开源方面,由于地产大环境出现史诗级扭转 , 凛冬之下,房企销售额大幅锐减 。而销售额是地产企业利润的“蓄水池”,水源急速萎缩,企业盈利水平急转直下也就在预料之中 。
融创中国前7个月销售额1239亿元 , 同比大降66.54% 。克而瑞的排名中,融创已失去Top4的江湖地位,被中海、华润、招商蛇口三大央企地产商反超 。
节流无望 , 开源更难,两头受阻 , 融创的日子着实不好过 。
在几大民营地产企业中,融创的债务状况一直颇为神秘,在财务报告中,融创也极少公布净负债率等负债指标 。“三道红线”监管政策公布后,融创真实的负债水平,逐步浮出水面 。
不过,令人咋舌的是 , 2017年融创净负债率高达202%,一年后就降到149%,2019年又降到172%,2020年成功缩减至96%,达到合格线 。2021年上半年 , 再度下降9.4百分点,至86.6% 。
以匪夷所思的速度降负债,其背后则是通过联营企业以“明股实债”的方式,隐匿债务风险 。通过财报可以发现,融创中国2021年上半年少数股东权益达到799.44亿元,占净资产比重高达38% 。
而至2019年时,融创的少数股东权益仅为282亿元 , 一年半时间翻了1.8倍 。
其他两道红线中,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负债率已降至76%,但距离70%合格线,还有一定距离;非受限制现金短债比为1.11,处于绿档范畴 。
融创中国行政总裁汪孟德曾公开表示“到2022年底全部转绿”,但考虑到融创目前的情况,这一愿望恐难以达成 。
而且就算全部达标,也并非无虞 。正如孙宏斌所说的:“别人认为你是安全的也不一定是安全的,三条绿线的公司也不一定是安全的 。”
房地产表面看属于实业范畴,实质上玩的是金融游戏 。孙宏斌也曾指出 , 只要把土地成本控制好,就没有问题 。
因此,这位“地产狂人”在过往十年,疯狂加杠杆,拼命拿地,到处收购,驱动融创这艘巨舰快速疾驰,宁可付出更高的财务成本 。2020年时,融创的融资成本是8.28%,这一数据不仅远高于保利、中海等央企地产企业,也高于万科、滨江、旭辉等民营企业 。
东山再起、疯狂扩张,再陷困境 。孙宏斌似乎仍旧逃不脱他的“宿命循环” 。
03 “宿命循环”
他心中有对梦想近乎偏执般的火热,也有对成功急切追逐的冷酷 。
在中国商界,孙宏斌是一位个性鲜明 , 极富争议而又不乏故事的企业家 。
他为人率真幽默、坦荡豪爽,金句频出 , 是财经作者笔下最喜爱的话题人物 。
纵观其在商海沉浮的一生,孙宏斌总是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获取巨大成功 , 向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 。他有能力,也有野心 , 更具备一名优秀商人的坚韧和洞察力 。
孙宏斌身上有“商人”所不具备的巨大张力
柳传志曾称孙宏斌是极少数“一眼就能把产业看到底”的人 。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孙宏斌加入联想,柳传志对他极为赏识,并任命当时年仅27岁的孙宏斌为企业发展部主管,分管联想集团除北京外的所有业务 。
1989年,孙带着手下只花了两个月时间就建起了13个独资分公司,年底销售额达2400万 。孙宏斌一战成名,声名鹊起,但不免居功自傲 。很快便引起了柳传志的警觉 。一年后,孙宏斌因挪用13万公款 , 被判刑5年 。
出狱后,孙柳相逢 , 冰释前嫌,靠着柳传志资助的50万元 , 孙宏斌创办顺驰,进军房地产 。
31岁出狱,用9年时间,他带领顺驰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产代理公司 。这时的孙宏斌急着证明自己 , 2003年7月,“中城联盟”在重庆召开例会,参会企业包括万科等龙头房企 。
轮到孙宏斌发言,他说:“顺驰今年销售额要达到40 亿元,我们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 。也就是要超过在座诸位,包括王总 。”
台下的王石闻言,略加思索回答道:“不可能” 。
此后,孙宏斌召开了顺驰内部著名的”蟒山会议”,要求所有人统一思想、不惜血本、疯狂拿地、进军全国 。
2003年底 , 顺驰销售额达到了45亿元,与万科仅相差不足20亿 , 这是顺驰距离行业第一最近的一次 。
然而盛宴之下,则是危机四伏 。顺驰高杠杆狂奔 , 导致公司负债高企,现金流断裂,最终贱卖给路劲基建 。
孙宏斌再一次陷入人生低谷,此后,他全身心投入融创,并用十年时间,将其带领进全国前四 。融创几乎也是顺驰的翻版 , 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用速度和规模追逐业绩的快速膨胀 。
孙宏斌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孤狼,横冲直撞野蛮生长 。
而孤狼的另一面,却是精明的计算和冰冷的决断,狡猾与老练 。
他心中有对梦想近乎偏执般的火热,也有对成功急切追逐的冷酷 。宋卫平说孙是性情中人,他会蹲到桌子上唱《怒放的生命》;会在绿城、佳兆业、雨润、乐视、万达等朋友有难时,第一时间出面投钱 。
绿城和融创一度合作顺畅
但另一面,却是经营上的操之过急 。
绿城和融创初期合作顺畅,但两方交易还没完成,孙宏斌就开始入主绿城 , 并试图调整绿城的内部架构,推广降价策略,结果触动了宋卫平的“逆鳞”,收购绿城就此折戟 。
对佳兆业、雨润的收购,同样栽在过于着急 。追求速度的融创 , 愿意花费巨资进行收购,却不愿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化解目标公司的根本问题,而是一股脑儿地向对方灌输自己的理念 。
最终 , 不仅其大刀阔斧的改革未能成行,反而伤害了朋友的感情和利益 。
融创几次重大并购失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当下孙宏斌的命运走向 。
04 写在最后
1963年出生的孙宏斌,其实已经年近六十 。
他过去几十年的商业征程 , 有着远胜戏剧和电影的精彩剧情,成为了中国房地产行业澎湃三十年的最佳写照 。
而如今 , 房地产行业历史级巨变,地产企业正经历抽筋剥骨般的疼痛 。无论是调控政策所导致的,还是地产业本身的发展空间所决定的,都已很难再有火爆行情的预期 。也许 , 这就是他真正告别的时间 。
【孙宏斌,狂人终局】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已不再需要孙宏斌这样的“冒险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