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想迁都洛阳为什么遭到了反对?赵光义反对存在什么目的?
赵匡胤想迁都洛阳为什么遭到了反对?赵光义反对存在什么目的?今天奇妙奇闻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赵匡胤登基称帝后,本打算迁都洛阳,却遭到了弟弟赵光义还有一众大臣的反对 。当时赵匡胤认为开封"形势涣散 , 防维为难",洛阳地理优势要好于开封 , 而且还是赵匡胤的出生地,为什么此举会遭到赵光义的阻止呢?当时赵光义说了一句"在德不在险",意思是国家安危不是靠地理因素决定,而是要靠人来决定 。加上群臣的坚持 , 最后赵匡胤还是放弃了迁都的打算 。不过赵匡胤死后是赵光义继承,难免让人猜疑赵光义可能另有目的 。
公元960年赵匡义陈桥兵变 , 取代后周建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的局势 。976年赵匡胤与朝中大臣商量,将都城从开封迁往洛阳,却遭到拒绝 。甚至还有大臣上书“陈八难”,随后和弟弟赵光义商量,也是换得了一句“在德不在险” 。整个北宋只有赵匡胤认为应该迁都 , 赵光义和那些大臣就是鼠目寸光吗?
先给大家介绍,为何赵匡胤想要迁都的理由 。开封当时环境也非常不错,水路和陆路四通八达,处于中原经济与粮食生产也较为富庶 。可是开封四面皆是中原无险可守,北宋失去燕云十六州的情况下 , 辽国骑兵随时可以挥师南下 。所以赵匡胤认为,开封易攻难守 。并且拱卫开封需要北宋拿出更多的经济税收,以支持都城附近百姓军兵以及居民日常的开销 。(上生于洛阳,乐其土风 , 尝有迁都之意)
虽然不少朋友认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对于宋朝来说,都城定在开封也并无不妥 。可从当时的局势来分析,定都开封就没有战略纵深,迁都洛阳虽然也是“饮鸩止渴”,毕竟能让北宋多几份安全屏障 。所以公元976年赵匡胤先是考察之后,与大臣进行商议迁都 。迁都可比立储君要重要许多,却遭到了大臣以及弟弟赵光义无情的拒绝,宋太祖还被羞辱了一番 。
后世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赵光义鼠目寸光死守开封不放,害怕迁都洛阳也无处寻得这“烟花繁闹”之所 。北宋自赵光义后军事上处处受制 , 签订的“澶渊之盟”更是予以北宋重创 。赵光义和其他大臣之所以不迁都,背后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确实赵光义皇位似乎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 但是赵二也是北宋较为有能力的君王,赵光义和赵匡胤这兄弟两人 , 都有主动北伐的念头,足以证明这二人 , 拥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决心和魄力 。
可是赵光义之所以阻挠迁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皇权继承问题背后作祟 。赵光义苦心经营开封多年,暗中笼络不少大臣心腹为其效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赵匡胤在后期执政,处处还要征询弟弟的意见 。迁都洛阳对于北宋确实有好处 , 可是赵光义之前培养的势力,苦心经营多年的成果皆化为泡影 。那些追随赵家兄弟打江山的老臣派系,大部分的根基也都留在开封、安徽等中原地区,洛阳 , 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新鲜而陌生的地方,到那里需要从头再来 。(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 。不出百年 , 天下民力殚矣)
这些老臣为了自身利益着想,也不愿意从开封迁往洛阳 。这些大臣和赵光义根本都不是鼠目寸光,相反他们非常精明 。朱棣也是花了近30年的时间,才将都城迁往北京,并且还保留了南京完整的执政班底 。对于赵匡胤他时间实在太短,而且也没有足够的能力 。弟弟赵光义牺牲了他很多的皇权,所以迁都大计自然得不到实施 。
【赵匡胤想迁都洛阳为什么遭到了反对?赵光义反对存在什么目的?】赵光义和其他老臣心中也是各怀鬼胎 。别看那些文人大臣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可是真的要涉及迁都的问题上,各个也都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变得小心翼翼 。他们知道迁都背后的好处,也不敢在自己这代下定决心 , 使用“拖延大法”先保住以前的成果之后再做决定 。所以北宋迁都在赵匡胤这代实施不了,也无其他皇帝有此魄力,最后南宋改都城杭州,也是迫不得已 。
推荐阅读
- 卷菜饼的饼皮怎么做 送给想学的你
- c1升a2最快途径是什么
- 想买一辆七八万左右的家庭代步车,省油省心,有什么推荐?
- 增驾B2驾照需要哪些条件?
- 想创业做什么生意好,哪些生意项目可以赚钱?
- 想买一个落地6万内的车,有什么车推荐?
- 联想手机密码忘了,怎么解锁?
- 东风风神S30这车怎么样?和V3菱悦相比有哪些优势或劣势,我最近想买车在这两款举旗不定,求高人指点,...
- c1增驾a3需要哪些条件
- 想念是会呼吸的痛歌词 想念是会呼吸的痛歌词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