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
一、译文
古人学习是为了别人,实践真理,为社会谋利;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为了谋取官禄爵位 。学习就像种树,春天可以观赏花朵,秋天可以收获果实;讲演谈论文章,如同观赏香花,修身养性为社会谋利,如同收获秋天的果实 。
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分散 , 因此 , 必须尽早进行教育 , 不能错过良机 。我在七岁的时候,读《灵光殿赋》,直到现在,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过的经书,如果过一个月不温习,就忘得差不多了 。
然而有人困顿不得志,要是在年轻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 到了晚年也应该加紧学习,不能自暴自弃 。孔子说:“五十以学改变,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魏武帝、袁遗,老而弥笃,这些都是年轻时学习到老不疲倦啊 。
曾子十七岁时才开始学,天下闻名;荀卿五十岁,才来学习 , 还为大儒;公孙弘四十多岁 , 正在读《春秋》,因此就当上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开始学易、论对;皇甫谧二十,开始学习《孝经》、《论语》:最后都成了大学,这些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啊 。世人婚冠没有学习,就称为迟晚,利用沿面墙,也为我了 。
小时候学习,就像旭日东升放出的光芒,老的时候学习 , 就像手持蜡烛在夜里行走,还是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东西 。学校的兴废,随着社会地位 。汉代贤良俊,都以一经弘扬圣人之道,上第二天时,下该人的事,以此获得卿相的多了 。世俗以后就不再是这样,空守章句,但背诵老师说 , 实施的社会 , 几乎没有一个可以 。
所以士大夫的子弟,都以博览为贵,不肯专心读书 。梁朝皇孙以下,总橐的年,一定要先去学习,观察他的志向 , 出身以后,就从文史,几乎没有完成学业的人 。帽子是这的,那么有何胤、刘斌、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只是讲道理 。
【颜之推】洛阳也听到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到邢子才:这四位学者,虽然喜欢经方法 , 也因为文才博学闻名 。像这样的贤士,所以为上品,用外大多乡间闲人,语言鄙陋,风拿起粗鲁笨拙,共同垄断 , 没有什么能够,问一句就回答几百,词不达意,也许没有要领 。邺下有谚语说:“博士昊买驴,书券三张纸 , 不能有驴字 。”
让你把这当老师 , 让人气愤 。孔子说:“傣禄在其中矣 。”现在努力没有益处的事 , 恐怕不是职业的 。圣人的典籍,是用来实施教育的,只要明了熟习经义,大致理解注释的含义 , 常使言行有所收获,也就可以很好地做人了;何必为了“仲尼居”就是要两张纸的注解,把“居”解释为燕寝还是讲堂,争论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就是在这一点上取胜了 , 又有什么益处呢?光阴似箭,应该珍惜,它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应当博览经典著作,以成就功业;如果能两全其美,那样我也就没有必要再批评什么了 。
二、原文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 , 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 , 秋实也 。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 , 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 , 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 , 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 , 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 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 。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 , 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 。末俗已来不复尔 , 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 , 殆无一可 。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 。
梁朝皇孙以下 , 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 , 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 , 不徒讲说也 。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 , 亦以才博擅名 。
如此诸贤,故为上品 , 以外率多田野闲人 , 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 。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使汝以此为师 , 令人气塞 。
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 。”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
三、出处
节选自《颜氏家训》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勉学为《颜氏家训》第八篇的篇名 , 一部分被收录于中学语文课本,作者颜之推,字介 , 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北齐文学家,所著《颜氏家训》共二十篇,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该书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事,为学经验的总结 。
二、作品赏析
颜之推《勉学》这篇文章 , 用很高超的话语来感动人,如果把它放在自己的案头,会时时警觉 , 把读书当作一件大事来做 。
这篇文章反复地告诉后学,情感真切,精粗具备,本末兼赅,凡是学习的人,都应该熟读,力求弄通弄懂 。
读颜氏家训-勉学,可以从中明白学习的诀窍 。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决不可以向别人炫耀为务 。古代的人是这样,现代的人更要如此 。勉学,“勉”即为努力,“学”就是学习 , 标题的含义就是努力学习,就是本文的中心 。
三、作者简介
颜之推(531~约590以后),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齐文学家 , 任官四朝 。曾担任:国左常侍、黄门侍郎、御史上士 。公元548年,发生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在江陵自立,颜之推任散骑侍郎 。
公元554年 , 西魏攻陷了江陵,颜之推被俘,后来在北齐任官 。此后在北周和隋任职 。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 , 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用以告诫子孙 。
-勉学
勉学:但能说之也.问题一:勉学的勉是什么意思勉 力量不够而尽力做:~强|~为其难 。
问题二:"学者所当潜心而勉学也"是什么意思菩提树花期6至9月,然后落叶,就这一次.
科名:桑科
习性:落叶大乔木
辨别:1.株高10~20公尺
2.全株平滑,树干粗而直,枝条茂密
3.叶革质,边缘波状,全缘,卵圆形或三角卵形,先端有一长尾
4.隐花果腋出双生,扁球形,成熟时为黑紫色
5.用途: 遮荫树、行道树、庭园树
落叶大乔木 , 菩提树株高可达18公尺 , 叶互生,心形或三角形,广卵形,先端尾尖,新叶红褐色 。隐花果扁球形,熟果暗紫色 。此树在印、缅皆视为神圣之树
问题三:文言文勉学中十年一理的理是什么意思粗:大致,稍微的意思,程度浅
通:通晓,掌握,懂得的意思
兼:同时拥有或获得
问题四:《勉学》翻译勉学
作者简介
颜之推任官四朝 。公元548年 , 发生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在江陵自立,颜之推任散骑侍郎 。公元554年,西魏攻陷了江陵,颜之推被俘 , 后来在北齐任官 。此后在北周和隋任职 。他结合自己从小学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经历,写了一本《颜氏家训》(420年―581年),主张早教 。他认为,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想分散,不易学习 。袁衷等所记《庭帏杂录》下写道:「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 。」周作人对颜之推和《颜氏家训》极为佩服 , 《夜读抄》里写了一篇《颜氏家训》读书笔记 。钦定四库全书杂家类有颜氏家训二卷 。
原文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 , 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
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 , 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
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
人生小幼 , 精神专利,长成已后 , 思虑散逸,固须早教 , 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
殿赋 , 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
人有坎埃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
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
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
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
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 , 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
无见者也 。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 。汉时贤?。?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 , 下该人事,用此致
卿相者多矣 。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 , 但诵师言,施之世务 , 殆无一可 。故士大夫子
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 。梁朝皇孙以下,总O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
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
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 , 不徒讲说也 。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
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 。如此诸贤,故为上品 , 以外率多田
野闲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 , 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
会 。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 。孔子曰:
“学也禄在其中矣 。”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
通注义 , 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 。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 。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 , 不可错失良机 。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 , 隔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 。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 。当然 。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 , 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 。孔子说:“五十岁时样习《易》 , 就可以不犯大错了 。”魏武帝、袁遗,到老时学习的更加专心......>>
原文: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翻译: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 “说”通“悦”动词,取悦的意思.
推荐阅读
- 说一说驴肉的简介 驴肉
- 说一说卫士通的简介 卫士通
- 优秀员工评选理由
- 说一说脑白金的简介 脑白金
- LE SSERAFIM成员中村一叶:想站在更大的舞台上
- 说一说通告的简介 通告
- 三点水一个带读什么 汉字滞读什么
- 说一说科尼塞克的简介 科尼塞克
- 说一说卫生纸的简介 卫生纸
- 一句简短的话感谢领导 感恩老板最暖心一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