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亡羊补牢告诉人们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解释分析: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出自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 , 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译文:看到兔子再回头唤猎狗,还不算太晚;跑掉了羊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太迟 。
意在说明: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 , 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补牢”的时候,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搁时间太久已经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时补救,那么即便补救了也无济于事了 。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 , 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 , 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
亡羊补牢的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晚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不怕做错事情 , 就怕做错了事情不及时改正 。更重要的是不要一错再错,这样才能防止更大的损失 。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原句为:“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 , 未为迟也 。”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 , 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战国时期,楚襄王荒*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良臣庄辛赶出了楚国 。秦国则趁机征伐,很快就占领了楚都 。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 , 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 。”以此来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来的,表示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 如果赶紧去补救,还不吃的意思 。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 , 不要对存在的失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失误的产生只是意外 。而是要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就及时改正,不要一错再错 。否则时间长了 , 可能连最后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
推荐阅读
-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以无所不在的无形方式塑造我们的生活
- 我们必须规范人工智能的应用 而不是技术本身
- 不同防冻液颜色有什么区别
- 人工智能会终结我们所知的天体物理学吗?
- 嚼槟榔为什么上瘾 三大原因告诉你
- 2019年我们看到的7大人工智能突破
- 内裤选什么样的
- 烫发的危害有哪些
- 人工智能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5种方式
-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