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见的成语.及解释


息黥补劓
拼音:xī qíng bǔ yì
解释: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 。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
出处:《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
暴虎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 , 鲁莽冒险 。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 , 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
钩深致远
〖解释〗致:招致 。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 。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
袒裼裸裎
解释:袒裼:露臂;裸裎:露体 。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 , 我为我 , 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含英咀华
咀:咀嚼,英、华:花朵 。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 。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
数典忘祖
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 。比喻忘本 。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
安土重迁
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 , 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在这里解释为“难” 。
别无长物
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 , 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
不易之论
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
更仆难数
“更”在这里指“换” 。这个成语原来意思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
敬谢不敏
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而不是指不及时感谢 。
具体而微
指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 。不是指到细微之外 。
木人石心
比喻人受诱惑,不动心 。
1. 不常见的四字成语加意思和出处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 ,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 。
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
这年冬天 , 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 。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 。
这次派来的督邮 , 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 , 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 , 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把它封好 , 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 , 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以上资料来源于查字典作文网 。
2. 不常见的四字成语加意思和出处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陶渊明又名陶潜 , 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 。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
公元405年秋 , 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 。督邮,品位很低 , 却有些权势 , 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 。这次派来的督邮 , 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阉夂?,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
以上资料来源于查字典作文网
3. 20个不常见成语解释及出处暴虎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 , 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
钩深致远
〖解释〗致:招致 。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 。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
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 。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 。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
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 。比喻忘本 。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
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在这里解释为“难” 。
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
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
更仆难数—“更”在这里指“换” 。这个成语原来意思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
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 , 而不是指不及时感谢 。
具体而微—指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 。不是指到细微之外 。
木人石心—比喻人受诱惑,不动心 。
期期艾艾 :口吃 。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
不孚众望: 不能使大家信服 。
4. 推荐不常见的成语及释义出处典故百两烂盈
读音:bǎi liàng làn yíng
解释:两:同“辆”;百辆:一百辆车;烂:灿烂;盈:充满 。指妆奁有一百辆车,光彩耀眼,极其丰光 。形容婚娶的铺张奢侈 。
出处:《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 。”
以言徇物
读音:yǐ yán xùn wù
解释: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
出处:
拓展阅读:
◆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平居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 。守蜀日,得眉山苏洵与其二子轼、辙,深器异之 。尝荐轼为谏官 。(二十五史·20宋史)
◆又继圆通之后 。本玉立孤峻,俨临清¤或云千众¤众 。如万山环天柱,让其高寒 。然精¤与众共 。未尝以言徇物 , 以色假人 。王公贵人,施舍日填门 。(10北宋·佛语录·禅林僧宝传)
宋襄之仁
读音:sòng xiāng zhī rén
解释:仁:仁慈 。指对敌人讲仁慈的可笑行为 。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 , 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
以利累形
读音:yǐ lì lěi xíng
解释: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 。
出处:《吕氏春秋·审为》:“虽贫贱 , 不以利累形 。”
拓展阅读:
◆”杖策而去 。民相连而从之,遂劢于岐山之下 。大王¤父可谓能保生矣 。虽富贵 , 不以养伤身 。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04西汉·刘安 淮南子)
◆”盗相视而笑曰:“夫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者,世之圣人也,以此而见王者,必且以我为事也 。”还反杀之 。(04西汉·刘安 淮南子)
5. 一个不常见的成语 要意思 出处 和故事古人勤学成语故事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 , 非常好学 。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 。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 , 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
(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 。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
(车胤囊萤夜读)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
但是他好学不倦 , 常常背着柴一边走 , 一边看书 。(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 , 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李密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
(孙敬悬梁苦读)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
在年轻时 , 由于学问不多不深 , 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
这对他的 *** 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 , 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
(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 。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 。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 。
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 。
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 , 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 , 那样高了 。(欧阳修以荻画地) 韦编三绝 韦:熟牛皮 。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 , 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 。三:多次 。
绝:断 。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 。
指读书勤奋刻苦 。(孔子韦编三绝) 映雪读书 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 。
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 。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 , 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 , 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 。
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 。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
手不释卷 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 , 手不释卷 。” 释义 “卷”指书 。
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 书入了迷 。故事三国时代 , 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 。
年青时 , 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 。从军后,虽作战骁勇 , 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 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 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 处 。” 停了停,孙权又 。
6. 不常见的成语.及解释息黥补劓
拼音:xī qíng bǔ yì
解释:指修整面容残缺 , 恢复本来面目 。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
出处:《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
暴虎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 , 死而无悔者 , 吾不与也 。”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 , 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
钩深致远
〖解释〗致:招致 。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 。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
袒裼裸裎
解释:袒裼:露臂;裸裎:露体 。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 , 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含英咀华
咀:咀嚼,英、华:花朵 。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 。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 , 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
数典忘祖
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 。比喻忘本 。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
安土重迁
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在这里解释为“难” 。
别无长物
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 , 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
不易之论
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
更仆难数
“更”在这里指“换” 。这个成语原来意思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
敬谢不敏
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而不是指不及时感谢 。
具体而微
指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 。不是指到细微之外 。
木人石心
比喻人受诱惑,不动心 。
7. 不常见的四字成语有哪些不常见的四字成语有暴虎冯河、韦编三绝、魑魅魍魉、唧唧嘎嘎、袅袅娜娜
1. 暴虎冯河[bào hǔ píng hé]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2. 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 , 韦编三绝 。”
3. 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
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 。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
出处:《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
4. 唧唧嘎嘎[jī jī gā gā]
象声词,形容说笑声等 。也作“叽叽嘎嘎”
5. 袅袅娜娜[niǎo niǎo nuó nuó]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同“袅袅亭亭”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一回:“那簇人歇下轿,养娘扶女子出了轿,径望艮岳门内,袅袅娜娜,妖妖娆娆走进去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回:“正自没个消息,忽见松阴下,有一女子 , 手折了一枝香兰,袅袅娜娜而来 。”
例句:
1.魑魅魍魉,山川之祟;神荼郁垒,守御之神 。
2.那些魑魅魍魉,在光天化日之下终于出现了原形 。
3.忘不记 , 原不谅,愤恨无疆;肃不清,除不?。西洒枉?。陈信宏
4.好吧,什么魑魅魍魉统统要消灭……
5.速度之快,令魑魅魍魉还未能眨眼 , 便被袭转其中 。
6.哪里来的魑魅魍魉在此兴波作浪 。
8. 常见的四字成语要有意思还有出处始作俑者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变本加厉
解释:厉:猛烈 。指比原来更加发展 。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出自:南朝?梁?萧统《文?。啃颉罚骸案酋嗥涫露龌?,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 , 了 。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 高屋建瓴
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 , 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 , ,雄浑奔
【不常见的成语.及解释】 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