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戏曲《李豁子离婚》台词
《李豁子离婚》
彭宏殿(词)、胡希华(曲) 。台词如下:
李豁子我清晨起来去拾粪呐(呀哟一呀哟,呀哟呀哟一呀哟),
回家来,咋会不见我那女人(呀哟一呀哟,呀哟呀哟一呀哟) 。
东院找罢我西院找(呀哟一呀哟,呀哟呀哟一呀哟),
南院找罢我北院寻那(呀哟一呀哟,呀哟呀哟一呀哟) 。
七邻八舍我都找遍呐(呀哟一呀哟),
找不着女人我不放心那(呀哟一呀哟) 。
豁子我急里一头汗呐(呀哟一呀哟) ,
迎面碰上二差人(呀哟一呀哟) 。
我一不欠粮,二不欠租(呀哟一呀哟),
您到俺家为何因那(呀哟一呀哟) 。
(差人甲)县政府有人把你告(呀哟一呀哟),
(差人乙)今天要带你进衙门(呀哟一呀哟) 。
公差带路头前走,李豁子我拐拐巴巴后边跟 。
为人不干亏心事 , 我不怕半夜鬼敲门 。
霎时来在大堂上 , 李豁子我急忙叩县尊哪 。
刘成深在法庭开言便问,下跪的你可是豁子嘴唇?
哎呀,县长?。?李豁子就是我,我就是李豁子,
嘿嘿,见笑啊李豁子你莫扎跪,平身站起,
李豁子我忙起来,拱一拱身,
出言来把县长开言见问哪,
今天你带我豁子是为了啥原因?
叫一声李豁子你要听准,
你女人嫌你丑,要与你离婚 。
李豁子闻听,气,气得我都跺跺脚 。
我哩县长你可莫要光听那个人说,
是我缺她吃啊还是缺她喝,
还是我豁子不把她来养活,
还是我不把活来做,
还是我豁子吃烟还是去赌博,
我要是犯了哪条错,
我的县长?。?
她跟我离婚,
我可没啥说呀 。
扩展资料
民国第一奇剧:《李豁子离婚》 。此剧有八奇:
一、时代鲜明 。唱词中提到中华民国,乃至民国旗帜,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念都有涉及;
二、唱词俚俗共赏 。唱词文雅有致,粗俗有情,彰显地方戏的特色;
三、人物形象鲜明 。主角李豁子 , 包括豁子的老婆,人物塑造地合情合理,绝不牵强附会;
四、情真意切 。剧目涉及豫西山区婚姻难的问题 , 无论哪一方的哭诉,都发自肺腑;
五、情节巧妙 。戏剧无巧不成书,里面的换老婆,买卖老婆等问题,耐人寻味;
六、音乐伴奏别具一格 。此剧的音乐伴奏,富有河南豫剧的传统特色,滑稽搞笑 。
七、思想内涵深厚 。此剧具有穿越时代的魅力,无论是民国,还是现在,婚姻问题始终是豫西山区的最大问题 。关于婚姻之间的纠葛,依然如此存在 。
八、此戏是出大悲剧 。结尾以李豁子的失败告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李豁子是个有血有肉,可怜可恨的悲剧人物 。惟其可怜,显出悲剧的重大意义 。
礼仪食俗
1.社交礼仪食俗
南部待客用茶,中北部地区不产茶叶,城市居民待客用的茶叶是从市场
上买来的 。农村中招待客人也说喝茶,实际上喝的不是用茶叶泡的茶 。有糖
的人家,碗里放些白糖,用水冲给客人喝,叫糖茶 。比较尊贵或远道来的客
人 , 主人家便赶忙给打(煮)荷包蛋吃,叫做鸡蛋“茶” 。这种荷包蛋不能
只打两个,因为犯了“二蛋”的忌讳,不礼貌 , 一般是打三个或五个,这才
显得待客厚道 。饭后若饮茶也很有讲究 , 如果客人想继续喝茶,则要保留杯
中的残茶,主人将继续倒水;如果客人不想再喝 , 就将杯中残茶泼掉,主人
就不再倒水了 。平日喝开水也是如此,不少外乡人因不知此俗,往往弄得欲
喝不能 。
中原人民凡遇红白喜事都要宴请亲朋 。宴席上很讲究座次,上席(即首
席)要给长者或最尊贵的客人坐 。一般北方为上席,但要坐得稍偏一些,因
正北方是老天爷的位置 , 要留出来,东方为二席,其余为下席 。有的看桌子
缝,横向桌缝的内侧为上席,左为二席 。也有看厨房坐向的,厨房门所对的
右侧为上席 。还有看椅子距墙远近的,距墙近的一方为上,远的为下等等 。
入席前 , 饭桌上要先摆上酒盅和筷子,筷子要放到酒盅的右侧 。客人坐定后 ,
依次上菜 。每一道菜都要先放到上席的面前,尔后依次从上席往下轮 。菜肴
一般呈三角形摆放,最后摆成一朵花 。每道菜上席宾客动筷后 , 其他人才能
动筷 。豫南地区,客人用完饭后放碗时,须双手将筷子横平托起,环视席间
并说:“诸位请慢吃 。”尔后将筷子放在左手一侧,以示吃饱(现在已不大
讲究放筷子的位置了 , 多以语言代替) 。陪客须等所有的客人吃饱后,才能
放筷子 。
各地宴席的丰简 , 根据具体的经济条件而定 。中、东部地区将席面分为
“水席”和“参席”两种 。水席的酒菜多是四荤四素,饭菜十大碗,一碗一
碗陆续上 。十大碗又称为“十大件”,一般由鱼、鸡、牛肉、羊肉、猪肉等
料做成 。
以海参领头的席叫“参席”,酒菜要有六荤六素,饭菜要多至十几道或
二十几道 。豫南一带的喜宴多以红色粉丝点缀 , 头道菜必须上鱼,以示吉祥
如意;丧事宴多有色粉丝这道菜,头碗菜必须上鸡 , 以示哀思 。无论红白宴
席,压桌菜均是丸子,以示事情圆满告成 。中部地区喜事宴的头道菜饭是油
炸糖包 , 以示生活甜如蜜,压桌菜是鸡汤 。宴席无论好坏,禁忌八碗七盘或
单数(过去说只有吹响器的才吃七个盘子八个碗) 。烧大肠忌甜(因甜与“填”
谐音 , 含有骂人之意) 。
开封等地的宴席上,如果有鱼,上菜时必须将鱼头对着长者或客人 。鱼
头对着谁,谁要饮酒三杯,然后大家方可动筷吃鱼,在豫南等地,有“鱼不
让背”之俗 。就是宴席上,鱼背不能对着客人 , 而要将鱼腹对着客人才合乎
礼仪 。这和一个历史故事有关 。相传春秋时,吴国的姬僚窃取了王位,史称
王僚 。他终日担心姬光(王僚的近族兄弟)要向他争夺王位,于是总想找个
机会除掉姬光 。而姬光也看出了王僚的险恶用心 , 时刻谨慎地侍奉王僚 。表
面上他对王僚十分尊敬 。暗地里想杀死王僚以取而代之 。一天,姬光趁着王
僚的两个弟弟和儿子都在楚国打仗的机会,请王僚过府吃鱼 。姬光事先与勇
士专诸密谋停当,将一把短剑藏于鱼腹之中 。专诸将鱼献到王僚面前 , 为了
不使王僚看到鱼腹中的秘密,特将鱼背朝着王僚 。当王僚拿起筷子夹食时,
专诸猛地从鱼腹中抓起短剑,将王僚当场刺死 。从此以后,人们请客吃鱼 ,
就将鱼腹朝向客人,以表示诚意 。
“割完麦子打罢场,小两口双双去看娘 。”在河南农村,每年麦收后,
出嫁的妇女都要带点心同丈夫一起回娘家去 。中年夫妇往往不带点心,而是
用篮子装上雪白的新麦面馒头回娘家孝敬父母 。一般的人家要给爹娘送14
至16 个 , 大伯和叔叔家各2 至4 个 , 这表示他家丰收了,并没有忘记娘家的
亲人 。临回,娘家还要让闺女带回2 至4 个馒头,叫“压盒”,表示来回都
不空,两家都富有 。
豫北农村 , 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送羊”的风俗 。民间流传有“收罢麦子
打罢?。?妇女们?6?8篮去看娘,看娘不光为看娘,还为给孩子去要羊” 。在这
里 , 闺女?6?8馒头去看娘,一是表示孝敬,二是给娘家送羊的信号 。五月里闺
女看了娘,进入六月,舅舅就该给外甥“送羊”了 。所以,一进入六月,乡
间道上就又热闹起来了,男男女女的送羊人,有的?6?8篮子,有的抬食盒,有
的步行 , 有的驾车,欢声笑语不断 。说“送羊”,实际上是送一种做成羊形
的面食 。婚后的第一次送羊最为隆重 。用白面制成羊形面食24 个(其中大、
中、小各八个),其他的小飞禽走兽数量不等 。用食盒抬着,上插鲜花,盖
着红布,送到男家 。主家要设宴三顿招待“送羊”人 。第一顿有鸡蛋、花生
米、芹菜、豆腐、酒等(取吉、生、勤、福、久之意);第二顿有白馍和凉
菜;第三顿是水饺、鸡蛋和豆腐汤 。
“送羊”习俗的起源也十分有趣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 , 年过半百
才得一子 , 十分娇惯溺爱 。儿子长大成人以后依旧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不忠不孝,惹得老两口经常伤心落泪 。孩子的舅舅知道这事以后,就牵着一
只老羊和两只小羊羔来到他家,用“羔羊跪乳”教训外甥 。从此,那孩子非
常孝顺父母 。母亲很感激孩子的舅舅,收过麦,便带上孩子,?6?8着满篮馒头,
给娘家行礼 。这事传开以后,人们便纷纷仿效,送羊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
起初,人们送的都是真羊,后来就渐渐用面羊代替现在,人们除送面羊以外,
还增加了各种各样面制的飞禽走兽和花鸟虫鱼,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食品工
艺 。“送羊”季节,是妇女们大显身手的时候,看谁家给外甥做的面羊好 。
“妗?。ň四福┎坏梗?送羊不了” 。久而久之,在豫北出现了许多做“羊”
的能工巧匠 。她们做出的面羊和各种各样的面制动物,千姿百态,乖巧可爱 。
2.婚姻食俗
婚宴是最隆重的宴席,要举行三天 。迎娶当天,男方要设宴招待女方的
送客和“歪脖客”(抬嫁妆的);第二天宴请媒人和送礼客;第三天,新娘
回门,女方要宴请新郎 。男方设的婚宴上,女方的主送客(一般是新娘的哥
哥)要坐上座,男方不分老幼都为陪客 。开宴前,端盘子的先端出“封子”,
分放在歪脖客的面前,每人一包,三五元不等,这算是男方对抬嫁妆的人一
路辛苦的酬谢 。女方的主送客也拿出“封子”送给端盘子的人和厨师,也有
酬劳之意,俗称“下厨礼”(第三天回门,新郎也要送“下厨礼”) 。酒菜
上齐(多为六荤六素,加果碟),在场者站起,端起第一杯酒,陪客中的长
者用中指蘸酒在桌上点三下或将杯中酒倒在地上一点儿,以示先敬天、敬地、
敬祖先,然后一饮而尽 。客人也都像主人那样,这叫主不端,客下饮 。宴请
媒人时,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糖醋熘(或清蒸)鲤鱼,取鲤鱼跳龙
门之意 。俗说媒人吃了鱼尾巴,嘴快腿勤 。宴间酒过三巡,新郎新娘由司仪
领着(新郎执酒壶,新娘端酒杯,司仪提酒瓶)“看菜” 。名为“看菜”,
实力敬酒 。自长辈开始,每人喝新娘三杯酒,谁都不能推辞不喝 。豫中地区
的婚宴,客人们一般都不让苹上完 , 当菜上到十之七八时,客人就要谢绝上
菜,以示礼貌,也图个“富足有余” 。如果等鸡蛋汤一端上桌,说明菜已上
完 。鸡蛋汤戏称“滚蛋汤”,“没趣汤” 。鸡蛋汤一端上来,客人们一般不
喝,就是说不能自讨没趣 。
豫东虞城等地办婚宴,还有一件有趣的事:第三天回门(也称“认亲”)
的新郎,在酒足饭饱以后,趁人不备,要偷岳家宴桌上的一双筷子和一个“花
子”(岳家准备好的专门让偷的小花馍),藏在袖筒或衣袋内带回家去 。女
方家就是有人发现,也视而不见 。筷子,就是快得贵子之意;花子,是祝愿
生孩子要花着生,男孩、女孩都有 。这不过是新郎或者说是男女双方的一种
美好的愿望罢了 。
3.生育食俗
产妇的饮食与禁忌:妇女生孩子是一件大事,饮食极为讲究,禁忌颇多 。
将临产的妇女,一般都要多吃些大肉、鸡蛋等滋补身体 。孕妇禁食驴肉、免
肉 。俗说吃驴肉会延长孕期,吃了兔肉将来生下的孩子会是豁嘴 。有些地方
还禁食鱼和辣椒 。传说吃了鱼肉,生下的孩子身上会长鱼鳞相(蟒皮);吃
了辣椒,孩子将来要得“烂红眼病”等 。
在虞城等地 , 临产前 , 孕妇的母亲要?6?8上米、糖之类的礼物去看望临产
的闺女,谓之“送饱米”,实际上这是对有恐惧心理的孕妇的一种安慰 。如
果到了产期还未生产,孕妇的母亲还要再次去探望 。这次去一定要带去一点
面条,做熟后让孕妇吃,这叫“催生面” 。
婴儿落地后,产妇就吃煮鸡蛋或荷包蛋 。林县等地农村还要让产妇喝艾
水 , 并用艾水洗产妇的手心 。俗说这可以避风寒,健筋骨 。南阳等地吃米花
(爆米花加红糖,甲沸水冲后食) 。襄城等地产妇只吃荷包蛋,不吃煮鸡蛋 。
荷包蛋放红糖是产妇“月子”内的主食,每天要吃五六顿 。刚生产过的产妇,
一般还都要在荷包蛋里放点米酒(用小米加曲发酵而成,电叫黄酒,在妇女
怀孕后期就制好的),吃起来味道酸甜 , 略带酒香,可以驱寒活血 。产妇未
满月,除鸡蛋外也吃些稀饭(面疙瘩)、面条等易消化的流质食品 。农村产
妇在月子里禁食肉类和水果(凡树上生长的都在禁食之列),还禁食五香调
料和烧糊的稀饭 。待别是糊饭、芹菜和花椒,绝对不可吃 , 说吃了就会回奶 。
另外,豫北一些地区,如果家里有产妇,一个月内忌烧干锅,做饭也不准油
炸和烹炒,认为如要这样婴儿身上会起泡 。若必须这样做饭时,可以在锅台
上放碗凉水,这样就算“破了” 。
吃喜面和送米面:吃喜面的风俗主要流行于河雨中部 。旧时吃喜面条的
范围仅限于亲朋好友 , 而且是生了男孩才吃,生女孩一般不吃 。现在,生男
生女都为“大喜”,形成了:“一家得子 , 全村吃面”的风俗 。婴儿出生第
三天中午,得子之家即通知全村各家各户(每户派一到二人,多为老年妇女
和小孩)去吃喜面条 。面条都是擀成的,用大锅煮熟后捞出,再用凉水拔过,
然后浇上臊子(多为萝卜丁、豆腐丁、肉丁掺和熬成) 。不管大人小孩 , 像
在自己家里吃饭一样,自己动手,吃多少捞多少 。吃喜面的人进进出出,络
绎不绝,多者可达几百口人 。去吃喜面条 , 手不能空着,一般都带点红糖或
鸡蛋,也有送小孩衣、帽、布料和钱的 。
吃喜面条的当天 , 得子之家要派人到小孩老娘(姥姥)家里报喜,去时
带点油馍和点心一类的东西,当面议定送米面的日期 。一般是男孩在第9 天、
女孩在第12 天 , 外婆家亲友将小米、白面、鸡蛋、红糖、挂面、衣服、布料、
玩具等物用食盒抬上或装在篮子里用车推上,热热闹闹去送米面 。得子之家
【求戏曲《李豁子离婚》台词】要设宴款待来送木面的客人 。
有些人家为显示娘家的“势力”,往往借送米面之机 , 跟去很多的人 。
因此,民间有“娶得起媳妇待不起米面客”的说法 。
开封一带生孩子的人家不吃喜面条 。送米面(或其他贺礼)都在第9 天,
俗称“做九” 。邻居好友为产妇馈送礼品 , 没有时间规定,只要是在一月之
内就可以 。主人要为馈送礼品的亲友回敬煮熟的鸡蛋 。鸡蛋涂以红色,视亲
疏远近、礼品厚薄 , 送6 至10 个不等,以示喜庆,俗称“红喜蛋” 。报喜是
在生产的当天 , 如为男孩要煮鸡蛋6 到8 个(必须是双数),染红后在一端
涂以黑点,表示“大喜”;若得女孩,鸡蛋仅染红色,5 至7 个(必须是单
数),表示“小喜”,由女婿亲自送往岳父家 。“做九”时 , 岳家送的生鸡
蛋,男孩涂黑点、女孩则无 。其余的米、面等贺礼须用红纸封裹 。得子之家
要大宴宾客 , 热闹一场 。
4.寿诞食俗
小儿过生日,要为其煮鸡蛋,全家人都吃面条 , 俗称“嚼灾” 。
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 。祝寿,是儿女孝敬长辈的一种表达方式 。祝
寿的方法和送给老人的寿礼也是多种多样的 。河南农村,大都是把庆寿叫“做
生儿” 。自古以来,不分贫富之家 , 在老人寿辰之时,都要庆贺 。民间有不
到花甲不庆寿之说,即60 岁以后才可以庆寿 。每逢庆寿,除自家所有成员聚
会祝寿之外,女儿、女婿们都要用白面做成寿桃、寿鱼前来庆贺 。时近中午 ,
女儿和媳妇们就开始忙着和面擀面条 。人们都尽可能把面和得筋道些 。把面
子切得又细又长,煮熟捞出,浇上一勺又香又软的臊子,由晚辈双手递给老
人 。这腕面称为“长寿面” 。而后就是祝酒,儿女子孙们欢声笑语,热闹非
凡 。
平时祝寿是吃长春面 , 而到了66、73、84 岁的父母 。祝寿就特殊了 。“六
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 。母亲66 岁的生日,出嫁闺女给母亲的寿礼 , 是一
块肉 。这块肉象征着女儿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趁着六六大顺之年,女
儿来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偿还母亲一块肉 。买这块肉时,一不能和卖肉的讨
价还价,二是要一刀下来,有多少是多少,不添不去,不能计较斤两,以表
示孝敬母亲的诚意 。卖肉的也都知道当地的风俗 , 只要听说是给母亲割寿肉
的,便主动选择一块最好的,一刀割下来一大块,上秤称了,哈哈一笑放到
你的篮子里,再多你也不能说不要 。这个习俗是怎么兴起来的呢?相传以前
有一位孝顺的姑娘嫁到了远方,多年没见母亲的面 。母亲66 岁生日这天,姑
娘特意割了一块肉赶回娘家 。大家一见她这么远还带来一块肉给母亲祝寿,
都夸她真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知道心疼娘 。远村近邻出嫁的姑娘们知道了
这件事,也都学着做 。“吃到闺女一块肉,能活到百岁庆大寿 。”当母亲的
也都为能吃到闺女一块肉而感到荣耀 。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传说老人到了这两个年龄,就
是到了“难关”,是不祥之年 。因此,河南的许多老年人们到了73 或84 岁
就忌讳,故意把73 岁说为74 岁;把84 岁说成85 岁,意即闯过了难关 。做
儿女的要帮助老人度过难关,趁父母生日时 , 买条鲤鱼,让老人吃了 。鲤鱼
善“蹿”,这一蹿,老人就算过了难关,太平无事了 。其他生日祝寿目的“面
鱼”也有这种含义 。
不管是什么方式的祝寿,寿宴席上都不吃包子和饺子,意在害怕成为“气
包”,平日在家里多与
5.丧葬食俗
河南民间有“老人入土为安”之说 , 故而也称之为“喜” 。人死以后 ,
丧家很注意挖墓坑的土工门的饮食,农村有“半响一小饮,开饭头把勺”的
规矩 。林县一带,待墓道挖成时,女儿、儿媳要身穿重孝,携带着炊具到墓
地给土工们烙饼吃 。埋葬那天,亲朋好友前往奔丧,左邻右舍也要送葬礼 。
中午 , 丧家要治办丧宴招待客人和前来帮忙的人们 。丧宴一般没有婚宴丰盛,
气氛肃穆 。虽也备有酒,但一般都是“闷喝”,从不猜拳行令 。大多数人家,
除下酒的四荤四素菜以外,都是将肉、白菜、粉条等放在一起,用大锅煮了,
一碗一碗端上,每人一碗 。只要一桌坐够八人就端菜,吃完就走,这叫“流
水席” 。馍一般是烙馍或蒸馍,也有蒸花糕的 。吃饭时,孝子由一位长辈领
着,向众人一一叩头谢恩,这时,客人要放下筷子,双手将孝子扶起 。
旧时的流水席,是富豪之家为了炫耀富贵,装潢门面而特设的 。丧事期
间,不论认识与否,只要坐够八人就端上酒菜,此去彼来,川流不息 。
老人去世,以三周年和十周年为大祭之日,届时丧家一般都设比较丰盛
的宴席款待客人,并在死者神位或遗像前摆设供案(一般供有花馍、瓜果、
点心、烟、酒等),燃香焚纸钱祭祀 。
推荐阅读
- 《方块方舟》新生物辉光鸟降临,生物征集活动火热再启
- 车况检查已到期什么意思
- 海清演过的电视剧都有哪些?
- 两条车道的车速分别是多少?
- gentle
- 《太古神王》秦瑶和谁在一起,秦瑶结局怎么样了?
- C1驾照可以直接增驾为A1吗
- 科技前沿:Nvidia发布《战争机器4》图形设置详解 30多项画质选项随你调
- 韩剧49天剧情大结局 韩剧49天剧情大结局是什么
- 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歌词 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歌词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