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判断油、气、水层的一般方法


岩心、岩屑及井壁取心的含油级别、钻时变化、钻井中油气显示程度是反映地下油气层的直接标志 。表5-8中归纳了我国东部油区油、气、淡水及盐水层在各种地质录井资料上的反映 。
测井曲线不仅能给出渗透层的确切深度,而且能判断渗透层中流体性质,也还可以定量计算出评价油气层的各种地质参数 (如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等) 以及估计生产能力的各种快速直观显示 (如可动烃量、相对渗透率等) 。再结合单层试油结果,可以作为确定产油气层参数的下限及选择试油层位的重要依据 。
表5-9 中列出油、气、水层的地球物理定性特征和快速直观显示 。
表5-8 油、气、淡水、盐水层地质录井特征
续表
表5-9 油、气、水层测井曲线的定性及快速直观特征
注:Sw.地层含水饱和度;Sw.束缚水饱和度;Sxo.侵入带含水饱和度;Rxo.侵入带电阻率;Rt.地层真电阻率;SP.自然电位 。
人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与初步判断油、气、水层的基本方法一样,都是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既然要比较,都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比较 , 即在一个地层水电阻率基本相同的井段内,对岩性相同的地层进行储层物性 (孔隙度和渗透率)、含油性 (录井显示,定量计算,直观显示的含油饱和度以及Sw与Swi的关系)、电性 (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可动油气和可动水显示,识别油、气、水层的图形显示等) 的比较 。比较的主要标准是该井段岩性和物性基本相同的纯水层 , 找出有把握的油气层以后,配合相互比较,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层作出解释结沦 。
在分析过程中 , 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在油气富集的有利井段 (在油水或气水过渡带之上),要抓住渗透性变差的趋势区分油气层、低产油气层及干层;在油水 (气水) 过渡带渗透性好的地层中,要抓住含油性变差的趋势区分油气层、油水 (气水) 同层及水层,注意划分渗透性差的干层;在确认的油气层中,注意根据孔隙度测井的显示,区分油层与气层,注意对气层降低孔隙性和渗透性标准;对特殊岩性储层 , 要注意特殊岩性对物性、含油性、曲线形态及计算参数的影响,应更多注意非测井来源的资料和本地解释经验 。
【综合判断油、气、水层的一般方法】在分析过程中 , 还要注意各种测井方法的特点,它的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它应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注意各条曲线的对应性;注意将测井数字处理成果及直观显示成果与测井曲线的定性解释结合起来;在搞清岩性的前提下,注意这些资料反映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可动油气及可动水的变化,注意测井数字处理成果可能出现的假象 (如含油性好而可动油没有,煤层出现高孔隙度和高含油气饱和度等);注意第一性资料的来源及其代表性 , 注意与邻井对比要把所有测井来源的资料与非测井来源的资料综合起来 , 去粗取精 , 去伪存真,做出尽可能准确和统一的解释 。但测井解释既是一门技术 , 也像一种艺术 。作为技术,它有成套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和标准;作为 “艺术”,它的这些标准又比较模糊,常常又不太统一,可以因地、因井甚至因层而异,特别是做出解释结论是一种实践基础上的再创造 , 需要充分发挥地质与测井分析家的经验、思维及判断力 。所以 , 一个成熟的地质与测井分析家是在长期实践中产生的,我们这里只能用一些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所要考虑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