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马哈R6,太矮了够不到怎么办?
可以骑,就是双脚不能同时着地,一脚脚掌完全着地后可能另一只脚只有一、两个趾尖能触到地面,这对连油带车重量超过180公斤的车子有很大影响,对车主的信心也会有打击,毕竟车有停下和倒车的时候,公路跑车的转向角度又小,在低速转弯或调头的时候如果脚不能充分着地给予有力支持的话,很有可能倒地摔车 。?
哈哈,所有的日本品牌600以及1000排量的跑车 , 座高都差不多,将近820毫米,欧洲的跑车更高,所有的街车要矮一些,760-780毫米,巡航太子车更矮 。我开过的车当中 , 除了像MAGENA750那样的太子车矮以外,CBR400RR算矮的,不过就是样子并不好看,一对死鱼眼,屁股还是方的,倒还是街车耐看一些,CB400-VTEC和以后的2、3代就不错,我170可以稳稳双脚着地,车又轻,只有175公斤,开起来操控性很好 。
国外的一些跑车是有标准改装件的,可以把座高降低30毫米,不过这些改装套件比原装件要贵3倍 。
什么是F1和R6楼上的不知道就不要乱说,R1是1000cc的排量 。而R6则是600cc的排量 。两款车的售价很悬殊 。一款原装的R1(以09年的为代表)市场售价在20万以上,R6则在11万左右,水货车分(走私版,改装版,翻新版)等,最好的也就是走私版的 , 这种类型的很难买到,原装的R系,到了国内,一般被一些大的 俱乐部提前购得,价格也很贵,市场上出现的R系很大一部分都是改装过或者翻新的,价格根据车况而定,几万不等,国内的水版R系的集中地一般以广东的石碣和天津的塘沽最为知名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
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简单来说就是赛车里的奥运会
对于赛车的构造和空气动力学密切相关
这都在百科里搜的
F1,中文名称为“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英文Formula 1 Grand Prix的简称,目前这项比赛的正式全名为“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 。其Formula被译为方程式,其实真正含义是“规定”,也就是对赛车的基本概念用比赛规则进行规定,按比赛规则制造出的单纯的比赛用车…… 。目前世界上有以“跑车”为基本概念的比赛用车,方程式赛车的基本概念与它们不同 。简而言之,就是轮胎裸露在外(openwheel)的单座席(monopost)比赛用车 。在方程式赛车的家族中 , 一级方程式赛车是该类比赛的最高峰 。
除了一级方程式外 , 也有二、三级方程式 。例如:F3(三级方程式)——程丛夫就参与其中 。在以前也有F2(二级方程式),但由于经营不善,被后来的F3000(尾气排放量均为3000CC的方程式赛车)所取代 。如今F3000又称GP2——霍肯伯格就是2009年GP2的总冠军 。将方程式赛车由低级别至高级别排列可列为:卡丁车;康巴斯方程式、雷诺方程式、宝马方程式、FC2000;F3;GP2、A1;F1.想成为F1车手,一般都要经过F3和GP2的磨练 。而很多优秀车手都可以从F3直接进军F1 。更有甚者直接从雷诺、宝马方程式进入F1 , 芬兰车手基米·莱库宁(Kimi Raikkonen)就是这样的天才 。除了F1之外,还有其它不同等级的方程式比赛像是F3、F3000、Formula Ford、Formula Renault等等,他们都属于方程式赛车的一种,只是各自的规范不同,而F1是FIA所制订的方程式赛车规范中等级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 。F1的主办单位是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汽车协会FIA(法文: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的缩写),主席是让-托德(Jean Todt)先生 。FIA与伯尼-埃克莱斯通(Bernie Ecclestone)所拥有的F1管理公司(FOM : Formula One Management)关系密切,总部设于英国伦敦的FOM负责的是F1在世界各个赛站的商业与广告业务 。
F1世界锦标赛由国际汽车联合会于1950年第一次举办,每年举行一次 。英国人伯尼·埃克莱斯通是其“掌门人” 。参赛选手按积分多少决出当年的F1车手总冠军 , 车手总成绩最高的车队则获得年度车队总冠军 。方程式赛车是由本世纪初的场地赛车派生出来的 。方程式赛 车分3个等级:三级方程式、三公升方程式和一级方程式 。一级方程式是方程式赛车的最高境界 。一级方程式赛车对车手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是取得三级方程式和三公升方程式驾驶执照,且身体素质非常好的专业运动员才能成为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 。国际汽联每年颁发的一级方程式“超级驾驶执照”不会超过100张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速最高可达406公里/小时(测试极限 , 由本田车队在美国创造),370公里/小时(2004年)以上,平均速度是200—250公里/小时 。历史上也曾有人制造出时速在500—1000公里之间的赛车,但是,这么高的时速只能在瞬间产生 , 且这种赛车不能批量生产也不能常年使用,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汽车 。所以,只有一级方程式赛车才是真正的速度之王 。
目前,被称为“四大车队”的F1车队是意大利的法拉利车队、德国的梅赛德斯GP、奥地利的红牛(原美洲虎)、英国的迈凯伦 。(08年)一部赛车的制造成本在480万元人民币以上 。其实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已有多个极具盛名的赛车?。?但那时的赛事因参赛车辆不多,因而对参赛者无严格的限制 。50年来,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引擎规格不断有大幅改变,到1986年自然吸气引擎被禁止,一级方程式车坛全力发展涡轮增压引擎 。后因涡轮增压马力太大 , 被国际汽联在1989年停用,以3·5公升的自然吸气引擎取代F1的第一次正式比赛是1950年的英国银石大奖赛,当时英国皇室亲临观看 , 意大利车手法里纳(Giuseppe Farina)赢得第一个F1大奖赛冠军,同时他也是当年的车手总冠军,即F1历史上第一个车手总冠军获得者 。1951年,F1出现了一位真正的车王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阿根廷车手 , 5次获得车手总冠军(1951,54-57) 。不可思议的是,他是38岁才参加一级方程式比赛的!1958年,Cooper-Climax赛车首先采用了后置发动机的设计,是F1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 。图上是Stirling Moss正在驾驶一辆后置发动机的Cooper赛车 。车王Fangio后的1958年赛事,呈现出几位英国车手群雄竞争的局面,年终排名前四位都是英国车手,包括Mike Hawthorn,Stirling Moss等 。另外,F1开始设立“年终车队总冠军”也是在1958年 。总之,无论道路多么坎坷,50年代的F1已经不再属于早期赛车运动,采用F1A专门制定的比赛规则——“一级方程式” , F1开始了大踏步的前进 。60年代是F1的一个重要转折期,F1脱离了稚气 。首先看技术方面 , 仅仅两年时间,后置引擎就被各车队广泛使用 。这时候,Cooper车队的后置引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获得了1959,60两年的车手总冠军和车队总冠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 整个60年代,除了Ferrari的两个车手总冠军,几乎是一个英国车队和英国车手的时代,车队包括BRM,Lotus , Brabham-Repco,车手包括Clark,Graham Hill,Jachie Stewart , John Surtees 。其中John Surtees是一个既获得过F1世界冠军,又获得过摩托车世界冠军的人 。Colin Chapman的设计天赋使Lotus车队逐渐成为一支梦幻车队,Lotus车队1967年首先使用了双座4气门发动机(DFV engine),这种发动机后来统治了整个70年代 。另外,60年代时,Lotus车队在空气动力学方面也处于的领先地位,现在的下压力理论就是从那时建立的 。60年代,比赛的事故开始增加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两届世界冠军Jim Clark的60年代 。1960年,他开着一辆溅有当场死亡的英国车手鲜血的赛车冲过Spa的终点 。1961年意大利大奖赛上,他与Trips(German,Ferrari)相撞,使Ferrari车撞进人群,Trips和14名观众死亡 。1968年,这位无可置辩的世界冠军在Hockenheim的一次练习赛中死亡 。这一切,使人们从根基上开始质疑F1这项运动 , 引发了很多思考 。同样1968年,Lotus赛车印上了金树叶香烟(Gold Leaf cigarettes)的宣传广告,这是F1历史上第一次引入商业赞助 。70年代使F1逐渐走向成熟首先 , 70年代的一系列赛道事故使安全问题得到了异常重视 。1970年的车手总冠军Jochen Rindt是F1历史上唯一一位死后的世界冠军 。另外,1973年,由于不忍接着看更多的赛道悲剧 , Jackie Stewart决定把他的第100次大奖赛Watkins Glen大奖赛作为他的告别赛 。但是似乎别有寓意的,Francois Cevert在这次大奖赛的练习赛中死亡 。结果 , Stewart领导掀起了F1历史上第一次“安全革命” 。这次安全革命使F1的赛车、赛道和车手装备等 , 都从安全角度进行了审查,论证,改进 。在人们眼中,Jackie Stewart不仅获得了3个车手总冠军,似乎更重要的是,他给F1带来了安全意识 。70年代的另一件大事要从1976年代的世界冠军詹姆斯·亨特(James Hunt)说起 。James以他花花公子的作风,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 。F1开始受到世界媒体的关注,从此以后,F1的著名车手们,也都成为了聚光灯下的明星式人物 。这里不得不提到现在F1的掌门人伯尼·埃克莱斯通先生,因为正是他去和电视传媒谈判F1的比赛转播的,并亲自落实了各项细节,从而把F1比赛的现场画面送入千家万户 。伯尼将电视转播引入F1,无疑给F1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F1的商业运作逐渐成熟起来 。从技术方面看,1977年,F1出现了又一次的技术革新 。雷诺车队引入了涡轮增压式引擎 。F1从此出现了涡轮增压式与自然进气式发动机并存争霸的局面,直到1988年涡轮增压发动机被禁止 。
F1的80年代是一个空前的伟大车手云集年代,包括了巴西人尼尔森·皮奎特(Nelson Pequet),阿亚顿·塞纳(Ayrton Senna),法国人阿兰·普罗斯特(Alain Prost)和尼格·曼塞尔(Briton Nigel Mansell) 。他们之间展开了最激烈的争夺 。比赛精彩不断 。车队方面,由普罗斯特和塞纳驾驶的迈凯轮赛车赢得了80年代里的5个车手总冠军和4个车队总冠军 。特别是1988年,也是塞纳的第一个车手总冠军年里,迈凯轮车队惊异地赢得了16个分站赛中15个冠军!法拉利车队赢得了1988年的蒙扎大奖赛的胜利 。而车队创始人恩佐·法拉利在几周前刚刚去世 。
90年代的F1,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 。1993年 , 普罗斯特最后一个车手总冠军年里 , 他驾驶的赛车是F1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赛车 。赛车装备了轮胎反抱死系统 , 循迹控制系统还有电子控制的悬吊系统 。但1994年塞纳的死则引发了F1的第二次“安全革命” , FIA禁用了以上用以提高车速的驾驶辅助系统,F1赛车又回到了原来的基本构造 。塞纳死后,国际汽联一年一次的安全评估项目启动 。以后FIA的制定规则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很多规则的制定是为了降低车速 。如1999年规定在干地轮胎加开四条凹槽,从而减小轮胎抓地力 。另外,提高安全的科技研发也出现成果 。车手头颈保护系统(HANS)就是一个例子,已经在2003赛季使用,受到车手、车队的好评,而且事实上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塞纳走后 , 德国车手迈克尔·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逐渐成为了F1的新车王 。他在加入F1的第四年(1994)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95年为贝纳通车队卫冕成功 。1996年 , 他转入状态不是很好的法拉利车队 , 并终于在2000年为法拉利车队赢得了时隔21年的世界冠军,红色战车再次开始了传奇的战绩 。今天的舒马赫已经是7次世界冠军得主,分站赛冠军次数达到91次,超过以前所有车手的战绩 。纵观F1走过的50来年,智慧、勇气、冷静、坚持、挑战、激情、梦想、成功、失败交织其中 。赛道上的欢喜、失望、竞争、投入吸引着人们的眼光 。而F1的迷人与危险又是它永恒的矛盾……说到f1就会使人想起迈克尔·舒马赫、阿亚顿·塞纳、阿兰·普罗斯特等一些车王
【雅马哈R6,太矮了够不到怎么办?】赛车物理学
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 , 研究物体在同气体作相对运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气体流动规律和伴随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等 。按照相对运动的速度级别,可粗略的分为低速空气动力学和高速空气动力学 。F1赛车属于前者,研究课题主要是下压力、空气阻力和扰流 。Aerodynamic drag:空气阻力,是指物体在同气体作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力,这是由物体的形状决定的,两个常用的衡量指标是风阻系数和横截面积 。Blistering:轮胎脱层,专指轮胎由于过热导致橡胶从胎体上脱落 。在高温下使用过软的轮胎,或者胎压设置 过高,亦或者赛车调校失误都可能导致这种现象 。Centrifugal force:离心力 , 也叫G力,用于描述重力加速度 。当赛车在弯道上时,车手和赛车都将承受离心力 , 另外,赛车在起步和制动的时候,也将承受类似的力 。Down force:下压力 , 将F1赛车压在路上的力 。它通过车身底部制造的低压区,以及前后翼的来获得,已保证赛车足够的抓地力 。特别是在低速弯道上,以获得更高的弯道速度 。一般来说 , 赛车在高速赛道上应采用低下压力调教 , 而低速多弯的赛道正好相反 。Grip Force:抓地力,抓的力用于描述赛车粘附地面的程度,以及对弯道速度的影响 。高抓地力意味着高弯道速度,影响抓地力的主要因素有空气动力学、由车身创造的下压力以及轮胎 。缺乏抓地力,车身将发生滑动或者打转 。Slipstream:尾流,F1赛车在行进时赛车后方产生的低压区,进入尾流区有利于提高赛车的行进速度,F1车手经常利用这一原来来超车 。Understeering:转向不足,是指车手在过弯时 , 赛车的转向角度小于车手期望的转向角度,赛车表现为车头指向弯外,车手要通过弯道,必须增加转向角度 。Graining:轮胎颗粒化,由于过度使用 , 轮胎以橡胶气泡的形式呈现出腐蚀的信号便是所谓的轮胎粒化 。轮胎出现粒化后抓地力将下降 。Oversteering:转向过度,当赛车发生转向过度时,车尾向弯外甩出,赛车有失控的危险 。为了通过弯道,车手必须减少转向角度 。当出现极端的转向过度时,甚至需要反打方向盘 。
赛车组成
Chassis:底盘,位于车底,是F1赛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的部件是单体壳 。所有其他的部件都同高强度、轻巧的单体壳相连 。F1底盘由碳纤维和聚乙烯复合材料制成 。Cylinder:气缸 , 引擎的组成部分,燃烧动力产生的地方 。燃油混合气体在气缸中燃烧 , 推动活塞在气缸中往复运动 。Diffuser:扩散器,位于车尾底部的气流出口,是F1赛车空气动力学的重要部件 。通过在车身底部制造低压区来获得下压力,是赛车在高速弯道上下压力的主要来源 。ECU:电子控制单元的缩写,这个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和记录F1赛车的所有电子程序,被安装在赛车的黑匣子中 。Engine:引擎,F1目前使用的是2.4升V8引擎 , 要求重量不得低于95公斤 。Front wing:前翼,为车身前部制造下压力的部件,因此是F1空气动力学的重要部件 。在每站比赛中,车队会根据特定赛道的对下压力的不同要求,对前翼的细节进行改进 。另外,车手还可以在赛车调校的过程中对前翼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改变附翼的角度 。Fuel:燃油,F1赛车使用的是超级无铅汽油 , 其组成成分必须符合FIA的规则,必须满足严格的EU排放标准 。为了确保各队燃油的合法性,FIA会在每站比赛中进行随机抽样检查 。在赛季之前,制造商必须向FIA提供样品,以作为样板备案 。Gear box:变速箱 。变速箱以一定的速度或者减速比传递动力,F1禁止使用自动连续式变速箱,并且必须强制配备一个倒挡 。目前F1变速箱的挡位数量从4到6挡不等 。Head and Neck Support (HANS):头颈保护系统,自2003年开始引入,用于给车手的头部和颈部提供附加的保护 。头颈保护系统继能防止车手的脊椎向后拉伤,也能防止车手的头部前甩,撞上方向盘 。Tyres:轮胎,F1当前由普利司通公司提供轮胎,按照技术规则规定,前胎的宽度不能超过355毫米,后胎不能超过380毫米,轮胎的边缘直径不能大于330毫米,在干地使用光头胎 。为了提高轮胎的性能,制造商几乎为每站比赛提供特定配方的轮胎,轮胎的硬度主要由赛道和赛车特性决定 。Slicks:光头胎 , 这是一种胎面没有凹槽的轮胎,FIA在1997年宣布放弃使用,2010年重新启用 。由于光头胎的接地面积大,因此抓地力极强,赛车在弯道上的速度非常高 。Intermediate:中性胎 , 位于干胎和雨胎之间的轮胎,中性胎比干胎拥有更多的凹槽 , 比雨胎拥有更大的接地面积 。它在赛道潮湿或者下小雨时使用 。Wet-weather tyres:雨胎,赛车在雨天使用的轮胎 , 拥有高排水性能,防止在车轮和的地面形成水膜 , 保证轮胎贴住地面 。Nose:车鼻,又称“鼻翼” 。F1赛车的前半部分,为了安全要求,必须满足正面和侧面撞击测试 。鼻锥同时具有在撞击中保护单体壳的功能 。On-board camera:车载摄像头,位于车身上的迷你电视摄像头,它可以被装在赛车的气箱、后视镜以及前后翼上,在练习、排位和正赛中提供实时的动态画面 。Petrol:燃油,只有超级无铅汽油才能用于F1,虽然它和能在普通加油站得到的98号无铅汽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但是F1燃油中加入了添加剂,以确保更快和更好的燃烧 。另外,它还比普通的商业汽油轻 。每一支车队允许自由选择燃油供应商,他必须在赛季开始前向FIA提交使用的燃油样品,以供测试 。Rear light:尾灯,用于减少追尾危险的安全设备 。当赛车使用雨胎时,尾灯必须持续点亮 。尾灯由30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尺寸不得小于6x6厘米,要求安装在距离车底参考面35厘米以上的位置 。Rear wing:尾翼,也叫后掠翼,主要为后轴创造下压力 , 尾翼的设置必须适应赛道,翼片越陡,下压力越大 。尾翼的设置和表面的角度可以进行进一步改进,这种改进是赛车设置的一部分 。
车手
F1车手是体魄最强健的运动员,因为F1赛车的驾驶方式和车手所必须经受的强大离心力,和驾驶一般车辆有天壤之别 。赛车手不仅体能状态要优于常人,更要有沉着、冷静、分析的头脑 。观察F1车手,你可以发现 , 他们都有看起来几乎与头部同样宽的精壮颈部 。这是因为在驾驶 Fl赛车时,戴着安全帽的头部是外露于驾驶舱之外的部分 , 除了在转弯时必须承受5个g的横向离心力之外,在刹车时往前的减速力道也同样超过5个g 。在如此高的离心力状态之下,头部加上安全帽的重量会变成原来的5倍,约二十五公斤,因此需要有特别强壮的颈部来抵抗离心力 。其次,他们的手臂及手腕肌肉是极度发达的 。一般的情况下,操作F1赛车的方向盘需要约三十公斤的力量 , 而在高速行驶中转动方向盘需要更大的力量,转弯时更需要强壮的手臂来把赛车维持在车手想要行进的路线上 。在 300公里的比赛过程中 , 强壮的手臂与手腕是必须的 。赛车是属于坐姿的上半身运动,F1车手在比赛时大都是上半身在消耗氧气;因此有人开玩笑地比喻F1车手是坐着轮椅的马拉松选手 , 因为F1赛车手比赛时的耗氧量与马拉松选手相当 。此外,在转弯时强大的横向离心力,会让体内血液流向单边 , 但此时车手仍需保持冷静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赛车起跑时车手心跳会高达每分钟190次,比赛过程中的心跳也都在160次左右 , 因此赛车手的心肺功能必须极其强壮 。而身体的耐热性对Fl车手也是很重要的 。在凉爽的欧洲地区赛站比赛时,驾驶舱内的温度就可以高达50-60摄氏度 。在高温的马来西亚雪邦赛道,舱内温度甚至会超过80摄氏度 。虽然车手能不断补充水分,但将近两个小时的比赛下来,身体脂肪的消耗及脱水总和将超过4公斤 。若是一般人,在那样大量脱水的情况下会造成休克,而F1车手在下车后却还能谈笑自若 。
推荐阅读
- 雷诺4s店没有了怎么维修
- 【车主点评:2.0L
- SHARP电视机突然黑屏没电源了怎么办?
- “运动鞋”要让位了,这款“冬靴”才是潮人出街标配
- 今年女士毛衣突然又火起来了,怎么穿时髦保暖又显高
- 羽绒服是不是不流行了?现在满大街都在穿“棉服”
- 汽车没有了防冻液 冷却液能开吗
- 左眼为了忘记你右眼为了记住你是什么意思梗
- OpenCore计算机未经苹果批准就推出了AMD驱动的Mac克隆
- 迪丽热巴到底胖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