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在学生时代的遭遇是什么


一:首先来说下80后的背景时代
那时正是我国结束文革之后 , 正式经济开放的时期,也是我国大力倡导城市计划生育的年代 。可能现在所谓的80后真正的一代我想应该是79-84这一阶段的人把,尤以80 81 82 83这几代为主 。
【80后在学生时代的遭遇是什么】第二:在说说那是的社会的状况(以上海为例)
那个时候文革刚刚结束 , 一大批知青返城之后迫切的问题就是成家抚育下代,所以集中变成了一个生育高峰,但是由于只能生一个,对于每个家庭个体来说,人数反而少了 。所以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我们都是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80后会变成一个现象的最根本的起源
第三:再说说我们80后童年的生长环境
由于只有一个小孩,父母们把所有的爱都灌输给了我们,也有了小皇帝 小太阳 小公主等一系列对我们这一批称号,同样的父母小时候所要遭遇到的作家务,带弟妹 , 帮父母操持一个家庭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经历过,同样因为没有了兄弟姐妹 , 我们的童年就是一个人的世界,我们可能不能体会到父母那一辈所谓大的要让小的,所谓新三年 旧三年 缝补之后又三年的岁月,在我们的脑海里面只有父母给与的一切都是属于我的,也把这种给与当成了一种自然现象,从而让我们或多或少有了娇气,自私 , 依赖的缺点 。
另外由于我们是独生子女,就一根独苗,所以父母从小就怕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所以每逢下学,放假都尽可能的关我们在家里,使我们的童年很少体会到弄堂里面飞奔玩耍,一群当野孩子的感觉,从而使我们都少了点互帮互助,集体主义的精神,在我们孤独的环境里面我们觉得自己是最伟大的,最强的,所以我们又少了点谦虚地精神 。
第四:80后的教育环境
80后的一代普遍享受到了9年制义务教育 , 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总觉出一点,我们原本可以更出色,但是我们很可惜作了中国第一代小白鼠,成为了义务教育初期的试验品,从而牵涉到以后种种恶果,我们都只能无奈的面对
拿我的记忆来说事,看看能否可以得到共鸣 。
1 小学时代:由于当时刚刚经历文革洗礼,所以师资的匮乏和老师素质的普遍不高,导致我们在建立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最初期不像现在的孩子那样能遇到比较好的老师,而且当时普遍都是街道小学 , 老师的责任或许只是把你们教会而已,应付考试而已 。对于素质教育可能连老师都闹不明白什么叫素质教育 。
2 初中时代:上了初中预备班,我们第一次被要求穿上了校服,无疑为父母又添加了一笔开销 。但是老师的水平仍然不高,竟然出现了老师会暗示到他家里有偿补课 , 补课后在以后的考试中竟然出现很多补课里面出现过的题目,表面上成绩上升了 , 但是带给同学们些什么,大家可想而知……在中考时正好属于高中刚刚开始预热,大家的思想刚刚从考中专职校技校出道后早点赚钱转变到希望能上高中最后考大学获取更好的工作的转变期,所以那几年的中考分数是非常高的,对比现在的每年98%左右的高中的入取率,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我们这代能进入高中无疑是好学生,是幸运的,但是有一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但是中考的一次失败就可能没有挽救的机会,从而以后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是非常可惜的,如果当时的高中普及率由现在那么高,无疑我觉得能够出的人才要高很多 。
3 高中时代:已经不是9年制义务教育的阶段了,学费继续提高,当时素质教育的喊声铺天盖地,但是究竟怎么搞?确根本无从下手,只能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慢慢琢磨,慢慢试验,我们就这样继续成为教育的牺牲品,高中三年马上面临高考 , 到头来还是应试教育,可能拿到了高考试卷的一刹那,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又被忽悠了一次 , 同样那个时候的惯性,高考的入取比例比起现在来说也是很低的 , 大专成了我们这代的绝唱了,以后就被高职所取代,但是分数几乎是大专的3分之2就能进去,但是毕业出来文凭的概念却还是一摸一样……等到我们看着那些弟弟妹妹们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和机会怎么多,实在只能苦笑我们为何不晚生几年 。
4 大学时代:那时大家顶着人家羡慕的光环进入大学,高中的三年的紧张一下在大学里面尽情的释放 , 离开了父母的管教我们更加肆无忌惮,浑浑噩噩3年或者4年离开校园 , 才发现我们什么都不会……教材的落后,实践的匮乏 , 动手能力的落后,可能是导致这些恶果的外因把 。
这些就是我概括中的80的童年和学生时代,客观的说我们生于时代与时代的转型期,可能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一代 。其中原因不言而喻,其中的得失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