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时代|新能源汽车营销还能这么玩


汽车新时代|新能源汽车营销还能这么玩
【汽车新时代|新能源汽车营销还能这么玩】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大环境下,低碳减排已成为全球共识,汽车产业电动化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进步的态势 。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和亮点 。汽车营销3.0时代,以社交化营销为核心,以内容为杠杆,以社交为手段,撬动用户心智 , 首先是最实际最常规的操作,让用户直观体验品牌服务,产品和技术等 。消费者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二是以内容为介绍,以媒体平台为纽带,加强品牌营销和宣传 。怎么做?这里有一些小技巧给大家,记下吧!
01. 线下试驾会
试驾会可以说是让用户最直接体验产品的活动 。通过亲身体验,百里极速、上下坡道、陡坡行驶、弯道超车等活动 , 让用户亲身感受产品的高效与品质魅力 。
02. 线下创意快闪
每期创意快闪都能玩出不同的潮流,打造不同的品牌话题 。核心是积累人气 , 从线上推广到线下参与体验,摆脱传统行业活动的枯燥感 。
之前Jeep世界游园会的快闪店就登陆了爱琴海购物中心 , 为人们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色彩之旅 。这家快闪店Jeep将五大洲四大洋的缤纷色彩和风土人情汇集到公众面前 。五款Jeep明星车型采用“撒哈拉沙漠奶油黄、加州活力橙、地中海橄榄绿、大西洋深海蓝、普罗旺斯神秘紫”配色涂装,彰显Jeep对“多彩”越野的向往 。
03.整合媒体渠道
整合所有新媒体渠道,通过新媒体不断向客户推介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反馈消费者的问题和疑虑,加强新能源汽车营销 。此外 , 汽车营销人员还应注意新媒体营销与电视广告、4S店内营销等传统营销形式的结合,充分利用两种媒体的优势,促进线上销售与销售相结合 。新能源汽车线下销售,实现汽车营销 。最大的影响 。例如:汽车销售企业举办汽车销售活动时 , 可以先利用传统媒体的高覆盖率和权威性进行广告宣传,然后利用视频网站进行直播营销 。解答消费者的疑问,通过不同媒体形式的协同 , 使新能源汽车的展示和销售达到最佳效果 。
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有方”
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发展,我国汽车的技术、质量、品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在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其中 , 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了出海的“主力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同比增长96.7%,是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 。
现如今,新能源汽车出口海外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一大亮点,而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节节攀升,一大批中国品牌也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其中不仅有上汽、比亚迪等老牌车企,也不乏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就连华为等跨界而来的玩家也是跃跃欲试 。只不过 , 由于出海时机不同,各玩家们在出海战略的选择上也是各有侧重 。
老牌车企“勇闯”
国产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除了一直注重国内市场之外 , 还把目光放在了全球市场 , 比如老牌车企长城早在1998年就走出国门;上汽也早在2019年进军海外,近期更是攻进了欧美等汽车强国的大本营 。而作为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出海的先行者 , 这些老牌车企为后来者开拓出了一条成功的出海路 。
1、谋合作
传统车企通过与海外企业合资或在海外独立建厂等方式,加快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开拓 。出海说易行难,国产车要想出海,其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等方面的能力都将面临巨大考验,因此很多老牌整车企业在出海的初期阶段,除了在国外建厂、设立研发中心、对国内车型本地化改进外,大多也会采取和海外企业合资的方式,以适应海外市场需求 。
2、铺渠道
传统车企通过早先燃油车在海外铺设的销售渠道,为其新能源车出海打下了一定基础 。上汽、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国内老牌车企在很早之前就铺设了海外渠道销售燃油车,并且经过长期的品牌输出和渠道维护,其产品也已经在海外市场获得了较高的认可 。而这些老牌车企早期对传统燃油车出口渠道的建设,也为其如今推广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巨大便利 。
3、强基建
传统车企通过对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持续增强了其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上汽等老牌车企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一直在进行产业链的持续升级 。与初级的产业链出海不同,通过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效率 , 如今的上汽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深层次、全方位出海,让自身技术、品牌文化、产业链等全面对外输出,为其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了保障 。
凭借在海外布局的先发优势 , 以及不断完善的产品线 , 老牌车企的品牌影响力才得以持续增强 。比如,打造出MG“全球车”的上汽,如今已经站在了更高维度的出海全新阶段 。据了解,上汽目前已建立1800多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产品和服务分布在9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欧洲、澳新、美洲等6大市场,海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 。
造车新势力“巧创”
有了老牌车企打头阵,沿用已有的、成熟的出海模式和路线,造车新势力进军海外市场的节奏加快了许多 。而随着造车新势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做出了一些创新 , 新能源汽车出海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说,如今的汽车出海不仅实现了“量”的增长,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
1、模式创新
由直接零售模式改为了“以租代售”的订阅模式 。在欧洲市场潜在客户和怀疑论者比例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便于海外用户体验的“以租代售”模式就成为了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冲销量、拓规模”的新抓手 。比如,之前汽车售前、售后靠的都是海外代理商,只有蔚来宣布要在海外开直营店,而且与以往不同的是 , 蔚来三款最新车型ET7、EL7和ET5此次将通过“以租代售”的创新订阅模式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开放预订 。
2、技术创新
从原来的产品出海和技术出海升级为了产业链出海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更迭,以及运输方式和渠道的持续创新,当前汽车出海范围已经从产品出海、技术出海 , 拓展到了产业链出海 。而庞大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更是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据悉,蔚来将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这四个国家市场自建由车、服务、数字化和生活方式构成的完整运营体系 , 打造以车为起点的用户生活方式社区 。
3、品牌创新
由早先的主打性价比变成了开始突出品牌高端化 。就以往而言,中国车企“走出去”的策略更多的是从性价比着手,主打价格战;而今,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出海的热潮中,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企业开始在品牌高端化上做出突破 , 中高端车型自然也就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出海的“主角” 。据了解,与2018年单车出口均价1.29万美元相比,如今单车出口均价已达到1.89万美元,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已经开始呈现高端化特征 。
4、地域创新
从欠发达的东南亚市场拓展到了更加成熟的欧美市场 。2004—2008年左右,我国汽车出口地主要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 。2021年新一轮汽车出口热潮,新能源汽车成最大亮点,欧洲、澳洲、中东等渗透率更高、政策更友好的国家和地区则成了出口地的新增主力 。比如,2020年9月小鹏率先进入欧洲;2021年5月蔚来也发布了挪威战略,小鹏、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出海都将第一站都选在了欧洲 。
跨界玩家“力拼”
尽管传统老牌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但跨界造车的巨头也不甘示弱 。据了解 , 百度首款量产车ROBO-01探月限定版已经正式发布,华为联合赛力斯打造的“问界M7”也早已成功面世 。如今,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乘势出海势头正猛,跨界玩家也开始跃跃欲试 。
一来,跨界玩家有出海想法 , 能推动其做出进入海外市场的尝试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除了重点介绍华为基于硬件、软件等打造的一整套智能车技术和方案外,还表示华为基于鸿蒙系统的智能车将走向海外,并且车载鸿蒙系统会成为华为重要的出海支撑 。如今“华为不造车”的界限正在日益模糊 , 而一旦以自有品牌造车,华为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比亚迪” , 那么距离其汽车出海也就不远了 。
二来,跨界玩家有出海实力,能为其进军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无论是华为还是百度 , 其实力都不容小觑 。百度从宣布造车到首款量产车发布,仅用了605天 , 造车进度相当快;华为在问界M5推出5个月后紧接着就推出了M7,产品迭代能力也相当强,并且已经凭借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的记录成功跻身新能源造车的头部阵营 。不仅如此,华为和百度的汽车还能够承接原有手机和小度的用户,构建一个更庞大的生态圈,而这恰恰是很多其他车企无法比拟的 。
三来,跨界玩家有出海经验,能为其在海外扩张提供保障 。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百度、华为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本地化运营经验,这就使其汽车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和推广上具有了一定优势 。据了解,华为拥有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经验,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可以大大降低车企出海的时间成本;其具备健全的数据合规体系和能力,能降低车企出海的安全风险;其在全球布局云服务,能解决车企出海的资源问题 , 降低资源成本等 。
新能源汽车“出海”正成为潮流,跨界玩家顺应潮流也是情理之中 。既然已经有想法、有实力、有经验,那么跨界玩家成功出海也只是时间问题 。何况对于像华为这种既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而且执行力超强的巨头而言 , 只要奋力拼搏,自然也将拥有在更广阔的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分走蛋糕的机会 。
出海“水土难服”
如今,智能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关键,而经过多年的积累和蓄力 ,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只是尽管国产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在快速提升,
也依旧要面临重重挑战,也就是说,国产新能源汽车想要出海,难免会有些“水土不服” 。
首先,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海外市场缺乏自主品牌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虽然十分可观 , 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海外独资、合资企业在华生产,并返销海外的产品 。有数据显示,仅2022年的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生产、返销海外的纯电动车就有大约16万辆 。另据了解,目前在欧洲各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的Top10中 , 很难见到国内自主品牌的身影 。
其次,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成本高企,从而导致定价偏高,不利于打开市场 。国产自主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生产,通过海运出口到国外,免不了要支付高昂的运输费、仓储费等,而成本高了,在海外市场的定价自然也就比国内市场高出许多 。而车企要想降低成本就只能在海外建厂或者与当地企业合资生产,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海外建厂必然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与国外企业合资其中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 。
最后,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影响力较低,很难得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可 。就目前来看,国产的新能源汽车尚未形成丰田、大众、特斯拉这样世界级的知名汽车品牌 , 而受制于品牌影响力,即便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并不比国外厂商生产的汽车差 , 但依旧卖不出“好价钱” 。另外由于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时间较短,在劲敌如云的欧洲市场并没有很深的积淀,因此,想要快速渗透存在一定难度 。
总而言之 , 海外市场“暗礁无数”,国内自主新能源汽车出海将会是一场“持久战” 。不过 ,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自主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实力已经逐渐能与海外车企分庭抗礼 , 甚至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国内自主新能源车企能够在产品体验、售后服务等方面更加尽善尽美,那么未来 , 也将极有可能在海外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