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达汽车状告力帆
万万没想到,除了“防火防盗”外,有一天还得“防子公司” 。?
最近的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有些“烦”,旗下子公司重庆盼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盼达汽车”)向重庆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力帆股份另一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乘用车”)赔偿7.98亿元 。
至于仲裁原因,则是因为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盼达汽车向力帆乘用车购买近万辆新能源汽车 , 但车辆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电池严重衰减、设计缺陷等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大部分车辆出现故障需长期维修、甚至无法运营问题 , 给盼达汽车造成了严重损失,损失金额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7.98亿元 。
盼达汽车多次向力帆乘用车催收后无果,因此发起仲裁 。
根据力帆股份此前发出的公告来看,目前案件正处庭审调查阶段 。不管结果如何,相信有很多人对盼达汽车状告其“兄弟”的操作存在很多疑问,为什么力帆股份允许盼达汽车这样做?
就像一个武功盖世的“老母亲”,居然管不住两个功夫一般的孩子之间的“打闹”,怎么想都不合理 。对此,有专业人士认为,此次仲裁案不排除是力帆股份保全资产的策略 。这一点从力帆股份预计的2019年财报就可见一斑 。
2019年,力帆股份预计净利润亏损49.81亿元,与2018年盈利2.53亿元相比 , 同比降幅高达2068.77% 。不管最终亏损金额为多少,至少有一点很清楚,2019年力帆股份亏损额巨大 。另外,去年力帆股份已多次陷入“破产”传闻中 。
力帆股份不仅作为母公司表现不佳,旗下子公司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 。今年1~2月,力帆汽车销量仅为50辆 。作为曾位列共享汽车行业前列品牌的盼达汽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被曝部分地区存在网点缩水、用户无车可用且退押金难的问题 。不仅如此,两年前就对外声称启动A轮融资,不过至今没有下文,可见盼达汽车未来一片雾蒙蒙 。
前景不明朗的共享汽车不止盼达一家 , 在目前共享出行早已过了风口期 , 投资转向理性 , 盈利模式难寻的大环境下 , 曾经这一行业的多个“种子选手”现已寸步难行,有的甚至销声匿迹,没了踪影 。
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共享汽车领域目前只有两种企业,一是盈利困难的,二是已经倒闭的,其中后者占多数 。
国内共享汽车行业兴起可以回溯到2010年,当时的车纷享成为国内首个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公司;2013年,微公交(左中右)、EVCARD等相继投身共享汽车领域;2015年,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资本市场及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始关注共享汽车,行业进入爆发期,到2017年,共享汽车企业数量一度高达300家 。
友友用车、一度用车、Gofun出行、TOGO(途歌)、盼达用车、有车出行ur-car、EZZY、麻瓜出行、大道出行等就是在2014年~2017年期间出现,但它们中如友友用车、EZZY和麻瓜出行都没有捱过2018年的冬天 。
曾经这个领域的“种子选手”途歌也在2018年的冬天摇摇欲坠,直至去年11月29日,相关法院裁定书显示途歌已无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虽然本次执行程序已终结,但直到现在仍有很多用户的押金也没能退回 。如今的途歌已经人去楼空,官网无法访问,App无法登录,而途歌创始人、CEO王利峰也沦为“老赖”被限制消费 。
当然大多数倒闭的共享车企有一个共同点——创业型共享出行公司,这种公司的弱点就是完全依靠投资存活,一旦资金链断裂,在没人收购的情况下,结局就是走向灭亡 。不过,N个共享车企倒下了,又有N 1个共享品牌诞生 。
有机构发布《2019年中国分时租赁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称,截至去年2月底,中国已注册的共享汽车企业及单位超过1600家,投入运营的汽车数量约为11万~13万辆,公开融资事件超过39起,累计融资规模超过22亿元 。然而巨额投入没有烧出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 , 众多共享汽车企业要么苦苦挣扎 , 要么已经“凉凉” 。
纵观目前还混迹在共享领域的车企 , 绝大部分都是背靠“大树”的出行品牌 。如上汽集团的EVCARD、吉利控股集团的左中右出行还有首汽集团的Gofun出行等 。
EVCARD以上海为大本营,目前运营6年多,业务已拓展至浙江、江苏、四川、海南、重庆等65个城市,拥有13,000多个租还网点,5万多辆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营 , 月订单量高至184万个 。此前,EVCARD计划至2020年开拓国内200个城市,并完成300,000辆新能源汽车的投放和分时租赁业务的推广 。掐指一算,离2020年过去,只剩下8个月多的时间了 。
同样运行6年多的左中右出行,目前已投放超过4.2万辆电动汽车,覆盖全国28座城市 。至于Gofun依托在首汽集团的基础上,去年10月发布GoFun?Connect全新体系 , 涵盖车辆生产、投放运营、车后市场服务、金融、保险、二手车买卖等业务 。可见 , 租赁已不是Gofun出行的核心业务 。
即便优秀如斯,也很难实现盈利 。普华永道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共享汽车单车平均每天亏损在50元至120元之间 。即使共享汽车领域倒闭连连,盈利不佳,投资者们依然聚焦有发展潜力的共享汽车公司进行投资 。
至于原因则很简单,无利不起早 。据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的分时租赁汽车将达到60万辆;未来中国共享出行将达到每天3700万人次,对应的市场容量高达每年3800亿元,潜在需求带来的关联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8万亿元 。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 北汽、上汽和吉利等主机厂以及滴滴、美团、携程等行业巨头开始布局汽车分时租赁业务,立刻出行、小二租车等一批企业拿到新一轮融资后,共享汽车行业才再次变得热闹起来 。
即便如此,“小公司继续死亡,主机厂继续进入,行业越来越热闹 。”GoFun出行CEO谭奕对2020年共享汽车行业发展作出了这样的预判 。如果共享难题不从根本上解决 , 这一领域得不到根本性的变化与发展 。
共享难题待解
随着数个共享汽车品牌和平台的没落,我们必须思考在当下前的社会环境下,汽车共享究竟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从共享汽车的初衷来看,其目的主要也是为了提高汽车的使用频率与效率 , 从出行的便利、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来看,的确是一个高价值的行业 。同时由于人均保有量低,在年销量约为2500万辆的中国汽车需求相当旺盛,加之人口红利,无疑为汽车共享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 。
犹如摩拜打开了共享单车潘多拉魔盒一样,为了解决地铁/公交——家/公司最后一公里问题,它的确开创了一个出行的蓝海市场 。但为何最后摩拜被出、ofo濒临破产,诸多共享单车成为城市垃圾,无疑这背后都有一条相似的逻辑——创新商业模式与现实运营存在巨大差异的难题 。
就共享汽车而言 , 最理想的状态是停车场所有汽车都可以共享,人们只需要付出使用时段的费用就可以便捷出行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局面,姑且不说汽车作为财产和身份的象征,更可况汽车天然存在品牌、价格、牌照的差异,这已经封死了私人车辆共享的路径,所以共享出行公司不得不采取自备车辆投放运营的方式 。
买一辆车对一个家庭来说已经算得上大件消费品,更何况共享汽车公司动辄上千辆的汽车采购 , 这直接将共享汽车推向以重资产为主的领域,就算如盼达、左中右、EVCARD这样背靠汽车制造企业不用付出采购成本,其运营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
有分析人士在研究大道出行倒闭案例时表示:大道在关闭以前,每辆车每天有100元的收入 , 一个月满算的收入为3000元,但是这个月需要支付的燃油费、保险、调度费、停车费、车辆维护费,累计加起来已经超过了3000元,况且还不计算车辆闲置、损坏等方面带来的损失 , 以及车辆本身的成本,这就意味着共享汽车本来就入不敷出 。
当然资本市场是一种助力,各个共享汽车品牌不断尝试提升服务水平,试图形成用户黏性,以获得长期发展 。不过,努力提升用户用车体验的同时毫无疑问公司运营成本也将相应提高,再加上使用率偏低,导致收入远远无法抵消成本,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 汽车数量越多、覆盖面积越广,亏损越大 。在这种亏损一直持续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一旦融资节奏出现问题,共享汽车就会举步维艰 。
如大道、途歌这样以燃油和非固定停放场所为主的共享汽车尚且如此,那么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左中右、EVCARD,其运营之路就更加艰难了 。要知道这些新能源共享汽车均以A00级产品为主,大多数产品续航在100公里左右,只能用作城市短途通勤 。加之固定场所失去共享意义、非固定场所充电不便捷等因素,共享使用的场景大大降低 。
更值得一提的是,背靠汽车制造商的新能源共享汽车,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实现了采购优势 , 也通过政策“合理”地取得了补贴 。以之前左中右微公交被爆出大批共享汽车闲置为例 , 注册上牌一辆车可以获得数万元的补贴,那么投放上万辆的新车,光是获得的补贴费用就高达数亿元,难怪一时间冒出来的“薅国家羊毛”的出行公司那么多 。
不过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新能源补贴方式和续航里程、补贴要求发生改变 , 补贴潮水褪去,哪家共享汽车在裸泳一目了然 。大批共享汽车公司的倒闭对规范和推动共享汽车行业来说是好事情,至少他们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后来者,这条道路并不简单 。
从消费者角度看,找车便利性、租赁价格、停车难有待解决,这都是有关于服务和运营 。对企业来讲 , 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在长期亏损状态下,持续投资改善消费体验 。对整个行业来讲,在大量资本进入行业无序竞争之下,也需要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
华夏出行党委书记、总经理岳殿伟曾表示,共享汽车的难点主要在停车资源合理规划、资产方式、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智能化的运营调度 。此外,还要做好全出行产业链,互相引流和增值 。
或许要真正实现汽车共享,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等待无人驾驶汽车的到来 。
?甘芳利/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力帆汽车是中国制造的 。力帆汽车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也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力帆汽车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力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力帆的LOGO就像三个大写的L,三个1 , 一
力帆汽车是哪里产的
力帆汽车是中国制造的 。力帆汽车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也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
力帆汽车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力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力帆的LOGO就像三个大写的L,三个1,一把镰刀 。事实上,力帆把这个标志比作一个帆,三个L让千帆有了感觉 。
截至2019年10月8日,力帆销售的传统燃油车有:
轩朗 , 官方指导价:69.8 ~ 106.8万元,配紧凑型MPV 。迈威,官方指导价:5.68 ~ 7.38万元 , 该车型定位紧凑型SUV 。
力帆X80,官方指导价:10.99 ~ 14.99万元,车型为中型SUV 。乐途,官方指导价:3.58 ~ 5.98万元,以面包车为车型 。
力帆820,官方指导价:7.68 ~ 11.98万元,车型为中型车 。
力帆的新能源汽车有:
力帆650EV,官方指导价:16.89-17.58万元,车型紧凑,动力类型为 纯电动。
力帆820EV,官方指导价:256.8-279.8万元,车型为中型,动力类型为纯电动 。
力帆汽车2012款
2012年生产的力帆汽车虽然不在国家第三排放标准,但都在国家第四排放标准 。不仅是力帆,2012年生产的汽车都在国家四项排放标准 。
自2011年7月起,不属于国四的汽车不能 上牌。也就是说只有国四的车才能上牌 , 所以汽车厂商生产的车都符合国四的排放标准 。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车是不是国家排放标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检查:
1.带上行驶证和机动车登记证书,直接去车管所找工作人员查询 。
2.登录“机动车环保网”查询 。根据提示,点击查询按钮 。
3.根据装卡时间估算 。比如从2011年7月开始,没有达到国家第四排放标准的汽车是不能上牌的,所以2011年7月以后上牌的汽车至少是达到国家第四排放标准的 。
这种方法不太准确 , 有一定的误差,因为有些地区已经提前执行了排放标准 。
【盼达汽车状告力帆】 力帆汽车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 , 也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力帆汽车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力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力帆汽车是哪里产的力帆汽车2012款@2019
推荐阅读
- 汽车排放标准是国几?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是什么?
- 汽车amt是什么意思
- 长安悦翔2010款1.5手动汽车abs和ebd灯总亮咋回事
- 可以调节方向盘的汽车有哪些? 可调节方向盘安全吗
- 云南省州市的汽车牌照怎么排列
- 利用什么手段能够了解汽车的内饰设计特点
- 2024年12月奇瑞风云T9新能源冬测活动拉开序幕,首测时间:11月30日-12月7日
- 特汽专是生产什么车
- 给汽车行驶证上改油汽两用需要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