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工匠”靳永红( 七 )

1988年,命运眷顾了这个年仅26岁的农村青年。“那一年,我和师傅的作品参加了在奥地利举办的中国皮影艺术展。而后奥地利友人专程来到大通县文化馆,欣赏了皮影戏演出及皮影雕刻工艺,我的作品受到了奥地利友人的赞赏……”

从多年的雕刻实践中,靳永红总结出了“皮转刀不转”的大通皮影雕刻特点。皮影雕刻讲究“三分刻,七分色”。颜料如果用不好,涂色后牛皮像塑料,既不通透也不美观。一般颜料的主色为红、绿、黄、黑等。

在很多皮影艺人看来,靳永红的雕刻博采众长,常使用大红、大绿、杏黄等颜料,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方。他镂刻的皮影人物头像、龙凤禽兽、花鸟树虫、山石门景、亭台殿阁、军帐兵器、车轿塔寺等作品,不仅雕工精美、色彩艳丽,而且使用长久不变形,效果完美且不失传统风格。

一转眼,到了1990年,提起这一年,靳永红陷入了深情的回忆。在平静的叙说中,那岁月深处悲喜交加的往事被尽情勾画出来,带着遗憾、忧伤和喜悦的复杂情感。

这一年,靳永红的作品参加了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展、青海省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展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