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 QLED地位为何牢不可破?一文解析背后的逻辑和商业( 二 )

毫无疑问的是,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屏幕尺寸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那么对于当前的电视产业而言,显然破局的关键在于用一项成熟稳定的显示技术打破屏幕尺寸的限制。在这方面,OLED技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激光技术虽然不受幕布尺寸限制,但无论是分辨率还是色彩效果都差强人意。

在大屏电视市场的争夺战中,由于OLED、激光等技术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三星和TCL为代表的QLED阵营逐渐开始占据上风。

QLED电视的胜算“多了一点”

TCL QLED地位为何牢不可破?一文解析背后的逻辑和商业

长期以来,OLED和QLED被视为显示技术的两大阵营,前者以LG、索尼、创维、长虹等厂商为代表,后者则以三星、TCL两大巨头为代表。尽管前者的阵营更为壮大,但从目前来看,无论在市场销量、份额还是增速上的表现却不及后者。

IHS Markit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QLED阵营全球市场份额达到41.6%,OLED阵营全球市场份额仅为24.9%。2018年全年,全球QLED电视的销售达到了268万台,OLED电视的销量则为251万台。增速方面,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 QLED电视销量达到23.9万台,同比增长27%。而OLED电视在全球和国内都“双双受阻”,据IHSMarkit预计,2019年OLED电视在中国销量为16万台,比2018年的17万台将少了整整1万台,进入下滑“通道”之中。

此外,根据KB证券公司的预测,2020年QLED电视整体出货量将达到510万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8%,远超OLED电视预计的340万台。

成员更多的OLED阵营反而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原因值得深思。我们知道OLED具备自发光、屏幕发声等技术亮点,但由于发光原理、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局限性,导致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并且随着8K分辨率从概念走向市场,电视屏幕尺寸越来越大,OLED的缺点也进一步被放大。

除了大尺寸屏幕生产良品率的问题,成本高昂、灼屏、使用寿命较短等一系列问题都对OLED的发展设置了障碍。这些问题也不断招致业内人士的诟病。

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就曾直言不讳地说:“以目前OLED面板的成本和产能,根本无法用在主流价格的电视中。”TCL电子副总裁、TV事业部总经理张少勇也曾表态:“屏幕做不大的技术,我们不要!”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也认为,“超高清显示不断向高端化发展,在大尺寸显示领域量子点(QLED)能够突破尺寸限制,技术仍是主流,而OLED只能在手机等小尺寸显示领域,才会显示出它的优势。”

TCL QLED地位为何牢不可破?一文解析背后的逻辑和商业

电视行业的大“视”代已经悄然来临。TCL在不久前举办的品鉴会上集中展示的大屏电视产品75C10、85X6C、100X6C、75X9、85X9,屏幕尺寸全部都在75寸以上。当OLED仍在为大尺寸屏幕良品率攻坚克难时,成本更低、更易量产的QLED电视已经开始用大规模的新品抢先占领市场。

尽管我们无法由此得出OLED技术没有未来的结论,但就目前来看,如果OLED无法尽快解决大尺寸屏幕量产的难题,在大屏市场的未来竞争中,QLED的胜算显然“多了一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