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疫情打破竞争平衡,企业如何调整创新策略?( 三 )
怎样跳出这个循环,通过技术创新占领产业链新的利润点?这个时候的核心点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怎样能够找到新的性能不完善的点 。
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用户角度着手,通过新需求驱动提高用户对产品性能的期望值,期望值提高后,老产品的性能就显得不够好,企业就有机会采用新的设计规则来集成新的技术模块,创造新的品类 。比如说智能音箱,老音箱行业是很成熟的行业,新进入者很难找到性能不完善点 。但是智能音箱创建了新的规则,它解决了用户的语音交互需求,而不是以往的声音播放需求,从而为自己找到了市场机会 。二是技术驱动找到性能不足模块,突破技术限制,让产品重新进入新的技术轨道 。尽管智能手机已经很成熟,但是用户对屏幕始终有更高的期望值,如果企业能在折叠屏幕上有所突破,可以让产品进入新的竞争轨道,从而跳出货品化竞争 。
这两类创新其实不存在谁更好谁更差一说,只要能够盯着性能不完善点创新,不管模块创新还是集成创新都是有意义的 。这两个创新是相互驱动的,模块创新会带来新的集成创新,新的集成创新又需要更新的模块创新,周而复始推动技术不断进步,产品升级换代 。
以蓝牙耳机为例 。蓝牙耳机其实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它的集成创新没有优势 。但是AirPods进来了 。它为什么可以进入这么成熟的行业,是因为它找到了蓝牙耳机的性能不足点 。由于芯片缺陷将导致主耳机和副耳机之间存在实质,普通无线耳机用的时候经常出现声音不稳定,双耳不同步的情况 。苹果找到这样一个性能不足的点后,重新研发了自己的W1芯片,低功耗的同时,支持任何一只耳机作为主耳机,从而突破原有芯片不足,带动整个耳机升级换代 。AirPods在集成技术上也做了不少创新,比如说加入了双光学传感器和双加速传感器 。因此,AirPods的模块创新驱动了集成创新,二者相辅相成 。
我们也得承认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像苹果公司这样同时具备集成技术创新能力和模块创新能力的,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当只能选一个的时候,我们该怎么选择呢?
对于集成技术创新来讲,它通常离需求更近,技术是典型的长期架构,不确定性高,经常根据用户需求变化而做出变化,而且也容易被别的组合替代 。功能模块创新则是针对某一个模块,尤其是决定产品性能关键模块进行持续性或者是突破性创新的过程 。模块封装特征的不可见性使得产品很难被模仿,优势更持久,并且跟集成创新相比,模块创新处于技术场景架构底层,通常离技术核心知识更近,变化也相对更少 。
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做集成创新,什么时候做模块创新,我认为需要考察产品目前属于什么阶段:是“不够好”还是“好得过头”?什么叫不够好?当集成产品质量达不到用户期望值,我们说这个产品不够好 。好得过头了指的是超过用户期望值,也就是性能超标 。当产品不够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集成技术创新把没有组合过的接口,进行统一的集成调试,形成新的产品品类,从而慢慢缩短和用户期望值的距离 。这个时候集成创新的价值非常高 。但是一旦性能超标,你再怎么集成创新,对需求已经被满足的用户来说,已没有了吸引力 。这个时候集成技术创新的优势其实不强 。
对于模块创新来说,产品不够好的时候,模块尤其是新出来的模块属于被集成对象,这个时候模块创新更多地受到集成创新驱动,舵手们一般会想方设法用性能完善模块替代掉性能不够完善模块 。此时模块创新的重点其实是如何跟上集成创新所需要的完善点,企业若能在模块能力上跟上竞争对手甚至赶超竞争对手,便具有了竞争优势 。
我特别喜欢举天津北玻的例子 。苹果公司在纽约第五大道的旗舰店的玻璃房子,原来是用90块玻璃建成的,但苹果公司希望能用单片高度更高的15块玻璃来建整个房子 。可是市场上没有这种玻璃,苹果想集成创新却苦于没有模块 。这个时候天津北玻主动向苹果寻求合作,两人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研发出了单片高20米的玻璃 。借助这个合作,北玻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立核心的模块创新能力 。因此,当产品不够好的时候,模块提供者通过持续性创新,可以慢慢形成自己的优势 。产品好得过头的时候,则应关注技术非连续性突破机会,想方设法在下一代产品中占优势 。
推荐阅读
- 《中国新闻网》透露年度盛典节目单,肖战也在其中,期待精彩表现
- 养生段子手健康脱口秀 春节来新闻坊 一道听医讲
- 《启航吧 少年》2022年少儿春晚将于1月31日上午905在梧州新闻综合频道首播
- 五哈新闻报道初体验 陈赫走访采风未来乡村
- 央视《新闻联播》独家报道晚会彩排,提前公开部分嘉宾选择
- 央视《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召开,今年春晚创新引领 值得期待
- 《乡村爱情14》今晚开播,这趟“乡爱列车”你遇到了吗?
- 2022春晚:完成第一次彩排,《新闻联播》首次对其进行全方位报道
- 【韩网新闻】被‘Running Man’纠缠的‘不舒服’…“再怎么亲近也不能说脏话”!
- 让曹可凡主持新闻节目!东方卫视“后继无人”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