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网销保险别玩“险招”

不知从何时起,保险作为一种商品曾一度跃居线上,各种电商平台推出的险种,种类繁多、价格低廉、投保便捷,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群的新选择 。与此同时,保险行业不断推陈出新,竭尽全力触及着消费者日益升级的保险需求 。除了意外保险、疾病保险等人们常见的类别,一些“保险新星”也渐入视野 。
或许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一特殊节点的衍生物,如抗“疫”险种 。也可能是互联网浪潮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另类”险种,如熊孩子险、欠债不还险、违章贴条险、忘穿秋裤险、美厨娘关爱险、肠胃险……这些被网友标新立异为爱豆的“奇葩险”赚足了眼球 。
业内人士指出,不断涌现的新兴险种,保障了特殊时期消费者的权益 。也不乏保险公司为了提升险种知名度,以热词傍身“变装”再卖 。甚至有一些称不上保险的险种,压根就“不姓保”,念歪了“创新”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采访人员孙慧娟
应运而生
作为一个提供风险保障的行业,保险在特殊的节点上总有其独到的优势,在重大事件面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据中新社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已有68家保险公司开发了600余款保险产品 。同时,官方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应对疫情挑战、符合保险原理的抗“疫”险种 。
不可否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保险行业再度筑起抗“疫”城墙 。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3日,包括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平安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泰康保险、阳光保险等20多家保险公司均已完成疫情专属保险的赔付,主要包含医疗和意外等保障 。
2月9日,青岛交运集团所属保险代理公司为一线职工投“抗疫险”,总保额达15亿元 。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兜底保障功能,为坚守在防疫一线的7800多名员工,每人提供20万元保额的新冠肺炎专项保险,总风险保额达15.6亿元 。此次为交运一线抗疫人员投保的团体意外保险险种,是在传统的每人10万元意外伤害保险保障的基础上,专属定制扩展了专项保险保障范围,增加了感染新冠肺炎的保险责任,每人20万元保额 。
同样应运而生的,还有部分大型保险公司推出的“确诊保” 。
据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数据显示,亚洲国家的皮肤黑色素瘤、淋巴瘤和骨髓瘤生存率普遍较低,中国分别为49.6%、38.3%和24.8%,美国分别为90.8%、68.1%和46.7% 。然而,随着国内首款专注癌症海外诊断健康险——“确诊保”的推出,上述普通患癌家庭遥不可及的奢望,正在变成真正触手可及的现实 。
据相关媒体报道,确诊保是国内首款专注癌症精准诊断的医疗保险,全面保障癌症患者前往Mayo Clinic进行二次诊疗,能够帮助患者在患病初期就可以前往Mayo Clinic获得医学专家的诊疗意见及治疗方案,全面解决国内癌症患者赴美尤其是顶级医疗权威机构看病难、看病贵、申请就诊流程较长等痛点,使患者花费很少的钱,可以获得国外顶级医疗机构高额的二次诊断费用保障及垫付服务,从而抢占癌症诊断治疗的黄金窗口期,彻底摆脱马拉松式求医现状 。
另外,已有险种在特殊事件发生后再掀热潮,同样是另一种“重生” 。
近日,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在资本市场引起波澜的同时,也将一种2002年首次在我国推出的名为董责险的险种再一次带入人们的视野 。董责险全称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管理职务或雇员职责时,存在因不当履职行为损害公司及其股东利益而遭受索赔的风险时,由董责险的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
事实上,董责险至今仍属小众险种 。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报告显示,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企业投保董责险,而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比例仅为4% 。其中,仅投保1年的公司比例为59%,投保2至5年的公司占比33%,投保时间超过10年的公司仅6家 。
董责险的存在能够为公司治理提供保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助理教授易希薇表示,管理者的风险容忍度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合理运用董责险可以降低管理团队的风险厌恶情绪,激发他们履职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公司价值 。此外,保险公司对承保企业治理水平和风险的调查评估也可以有效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