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青]周扬青罗志祥狗血剧背后的爱情心理:鱼爱上飞鸟,越爱越陌生

[周扬青]周扬青罗志祥狗血剧背后的爱情心理:鱼爱上飞鸟,越爱越陌生
文章插图

文/唐映红
罗志祥与周扬青的“分手瓜”八卦 , 毫不意外地成为了热搜第一 。
天下“分手瓜”的套路大体一致 , 一方终于按捺不住当街晒裤 , 另一方也脱裤晒来回应 , 一来一往 , 吃瓜群众性喜闻乐见 , 顺带着还能洗涤一下发霉的道德感 , 顺着周扬青的指控数落一把油腻中年男的渣行 。
周扬青以受害者的面目先发长文 , 痛斥9年没有看透罗志祥这个渣男的本性 。
[周扬青]周扬青罗志祥狗血剧背后的爱情心理:鱼爱上飞鸟,越爱越陌生
文章插图

从这条控诉文中 , 不难看到其中的一些端倪 。 周扬青与罗志祥在伴侣关系维系期间 , 达成了共识:不私下看对方的手机 。 说是共识 , 其实算是周扬青迁就了罗志祥 。 罗志祥不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分享给伴侣 , 而周扬青被说服了 , 达成共识 。 但是 , 偶然的机会 , 她翻看了他的手机 , 然后竟然发现一直以来他瞒着她有无数的桃花 。
然后 , 就是吃瓜群众品尝到的“分手瓜” 。
好了 , 抛开娱乐八卦的噱头 , 我来认真地梳理一下这枚“分手瓜”背后的爱情心理学和伦理学 。
周扬青与罗志祥在依恋类型上是两类人 。 罗志祥有着“浪子”的天性 , 具有明显的疏离型依恋类型的特征;周扬青呢 , 相比而言 , 更偏向痴迷型依恋类型多一点 。
在爱情关系中 , 其实不仅仅是爱情关系 , 所有的亲密关系中都与其中每个人的依恋类型高度相关 。 所谓“依恋类型" , 反映的就是每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的取向:是全身心投入 , 焚身以火;还是若即若离 , 天亮就分手 。 一个人具有怎样的依恋类型 , 可以追溯到他婴儿期与母亲的互动关系 。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1969年首先提出了依恋理论 , 用来解释儿童与母亲之间的母婴关系 。
从生物学的角度 , 依恋是哺乳动物幼崽具有的本能天性 。 道理很简单 , 哺乳动物的幼崽必须要依赖母亲的哺乳来完成进一步的体外发育 , 所以就进化和发展出了依恋的本能天性 。 人类的婴儿也是如此 , 但是母亲与婴儿的互动模式不一样 , 就会促使婴儿发展出不同的依恋模式 , 称为依恋类型 。 简单地 , 可以把婴儿分化的依恋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矛盾焦虑型、回避型 。 罗志祥和周杨青这两个人在婴儿期都没有发展出典型的安全型来 。
[周扬青]周扬青罗志祥狗血剧背后的爱情心理:鱼爱上飞鸟,越爱越陌生
文章插图

婴儿期形成的依恋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成人后的依恋类型 , 成人的依恋类型由四种 , 婴儿期的安全型发展为成人后的安全型;婴儿期的矛盾焦虑型发展为成人后的痴迷型;婴儿期的回避型发展为成人后的两种类型:恐惧型和疏离型 。 看吧 , 安全型就是一样的安全型 , 不安全型却有着不一样的不安全型 。 托尔斯泰怎么说 ,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算注脚吧 。
何以判断罗志祥是疏离型呢?周扬青在控诉长文中说的如果属实 , 我个人认为大体属实 , 罗志祥有太多烂桃花 , “几乎每一天”都会约炮 , 与身边的旗下女艺人甚至化妆师都会“有一腿” , 典型的疏离型依恋者的行为模式 。 再举一个相似的名人 , 马丁·路德·金 , 也是有太多烂桃花 , 热衷于露水爱情的肉欲之欢 , 除了被社会规范所约束的婚姻伴侣或者爱情伴侣 , 他们不喜欢依赖上别人 , 也不喜欢别人依赖上自己 , 最适合他们的关系就是ONS 。
【[周扬青]周扬青罗志祥狗血剧背后的爱情心理:鱼爱上飞鸟,越爱越陌生】周扬青呢?她显然不是典型的安全型 , 她与罗志祥维持了9年的伴侣关系 , 一厢情愿地迷信了罗志祥9年 , 这是比较明显的痴迷型依恋类型的行为模式 。 换句话说 , 她根本就不了解她的爱人 , 她与他之间始终是隔阂的 , 越爱越陌生 , 直到她的迷信被戳破 , 被无可挽回地戳破 。 安全型的女生不可能这么傻乎乎一厢情愿地迷信一个男人9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