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四川省凉山木里县发生火灾后次生泥石流灾害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火灾后次生泥石流灾害 15分钟386人紧急撤离
中新网成都6月11日电 (杨予頔)6月11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透露 , 6月9日下午16时50分左右 ,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项脚蒙古族乡项脚村阿牛窝子组因山头附近短时大暴雨激发泥石流 。 沟道沿途两岸群众78户386人紧急撤离转移 , 避免2户11人因灾伤亡 , 实现了成功避险 。
【[凉山州]四川省凉山木里县发生火灾后次生泥石流灾害】据了解 , 此次泥石流属于火灾次生泥石流灾害 , 该隐患点是今年“3·28”木里森林火灾后排查新增的火后泥石流隐患预案点 , 因山头附近短时大暴雨激发泥石流 。
6月9日16时28分 , 阿牛窝子组监测人员郭朝明发现远处山头突然被厚厚的黑云笼罩 , 伴随闪电不断 , 凭多年生活在当地、见证过曾经发生的大暴雨的经历 , 立即意识到将有雷暴大雨降临 , 当即在微信“阿牛窝子组工作群”中发出第一条语音预警信息:“今晚有暴雨 , 请大家注意安全” 。
16时30分 , 沟上游的巡山员鲁拉拉提示大家山头已经开始下雨 。 上游甲尔沟组监测人员彭德高、民兵沈锋立即电话报告乡党委政府领导 , 并通知、组织周边群众紧急避让 。
16时54分拍摄上游沟道已经通过的泥石流照片分享到微信“甲尔沟组工作群” , 紧急通知下游避让泥石流 。 乡党委政府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赶赴沟道左侧的阿牛窝子集中安置点现场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 及时组织群众按先前演练的路线转移撤离 , 抢险救援队伍也及时到达现场 。
17时10分 , 泥石流通过人口最集聚的阿牛窝子集中安置点沟道时 , 所有村民已提前撤离到安全地带避让 。 从上游第一条预警信息发出 , 到沟道沿途两岸6个村民小组的78户村民386人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避让 , 在十五分钟之内完成 。
2020年凉山境内多地发生森林火灾 , 尤其木里、西昌、喜德等地过火面积大 , 带来较高次生隐患威胁 。 四川省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 这是由于火灾烧了灰烬 , 地表土体开裂 , 便于降水入渗 , 只要遇到合适的降雨条件 , 很容易诱发泥石流灾害 。 本次激发泥石流的短历时点状暴雨仅发生在山头沟源附近 , 强降雨持续时间仅10分钟左右 , 沟道中游、下游均未降雨 , 附近雨量站没有实际降雨量记录 。
对此 , 四川省地灾指挥部、凉山州地灾指挥部均专门向森林火灾多发县发专函提醒 , 要求高度重视隐患的全面排查和整治措施的落实 。
木里“3·28”森林火灾后 , 当地及时组织专业技术单位全面开展火后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 共确认隐患点40个 , 其中新增29个 , 项脚乡排查确认地质灾害隐患点12个 , 其中新增9个 。 针对项脚乡甲尔沟流域面积大 , 沟道长 , 支沟多、群众居住分散等特点 , 采取统一布控、分段守候、信息共享的方式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 , 整条沟自上而下共安排有专职监测人员6名分别开展巡查和监测预警工作 , 每个村民小组均建有微信工作群 , 并进一步加强地灾培训和避险演练 。 各村民小组之间可以随时实现信息互通、信息共享 , 在最短时间内将预警信息快速传递 , 最大限度缩短撤离避让时间 。 此外 , 当地还采取了永久避让、临时避险、监测预警、清淤加固应急工程处置等综合性措施 。
下一步 , 木里县将在项脚、白碉两个乡分别成立地质灾害防治暨防汛现场指挥部 , 负责统筹相关力量 , 临机处理相关事项 , 快速解决发现的问题 。 县政府已决定立即购买60部对讲机分发给乡、村、组干部和监测人员备用 , 解决可能出现的停电、断网等紧急情况下的预警信息传递问题;全县还将进一步健全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 , 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避险演练 , 提升群众应急救援能力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