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下),( 五 )


[生活]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下),
文章图片

韩湘性格疏散 , 行为放荡不羁 , 和其曾祖韩云卿一样吹得一手好笛子 。 关于韩湘的性格 , 姚合的《答韩湘》诗是最有力的证据 。 诗曰:疏散无世用 , 为文乏天格 。 把笔日不休 , 忽忽有所得 。 所得良自慰 , 不求他人识 。 子独访我来 , 致诗过相饰 。 君子无浮言 , 此诗应亦直 。 但虑忧我深 , 鉴亦随之惑 。 子在名场中 , 屡战还屡北 。 我无数子明 , 端坐空叹息 。 昨闻过春关 , 名系吏部籍 。 三十登高科 , 前涂浩难测 。 诗人多峭冷 , 如水在胸臆 。 岂随寻常人 , 五藏为酒食 。 期来作酬章 , 危坐吟到夕 。 难为间其辞 , 益贵我纸墨 。 世人熟知的“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 , 其原形乃韩愈侄孙韩湘 。 学界对韩湘仙事演变轨迹的梳理中发现 , 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和五代杜光庭的《仙传拾遗》之中 , 就有了韩湘故事的萌芽 。
韩滂 , 韩愈侄儿韩老成次子 , 贞元十八年(802)生于宣城 , 过嗣给韩老成哥哥韩百川为子 , 二岁时父亲韩老成病逝后 , 由叔祖韩愈抚养 , 在宣城生活前后两个年头 。 贞和十五年(820) , 韩滂病死袁州 , 年仅19岁 , 未入仕 。 韩愈《韩滂墓志铭》载 , 韩滂清明逊悌聪敏 , 读书背文 , 功力兼人 。 为文词 , 奇伟骤长 , 不类旧常 。
07 韩愈家族后裔与宣城
韩愈及韩氏家族宣城生活的历史已过去一千多年 。 韩愈及其家族在宣城的事迹仅简略地见于嘉庆《重修一统志》、乾隆《江南通志》以及不同版本的《宁国府志》《宣城县志》及梅清《丁卯诗略》等地方史籍 。 韩氏生活在宣城的后裔 , 没有文字记载 , 只能从这些史籍进行推测、分析、判断 。
(一)从韩愈父亲韩仲卿支系来看:韩仲卿生四子 , 长子韩会、韩愈的大哥 , 无后 , 当然没有后人生活在宣城 。 次子韩介、韩愈的二哥 , 生子韩百川、韩老成 。 长子韩百川 , 依据韩愈《祭十二郎文》分析 , 可能是在建中二年(781)前即已死亡 。 孟州《韩文公家谱》曰:百川 , 子孙难考入系 。 次子韩老成生子韩湘、韩滂 。 长子韩湘30岁及第进士后 , 回宣城任宣州刺史兼宣歙池观察使幕府从事 , 其子女有可能生活在宣城 。 孟州《韩文公家谱》也曰:湘 , 进士第 , 子孙难考入系 。 次子韩滂19岁病死于袁州(今江西宜春) , 应无后 。
三子、韩愈的三哥 , 有两说 , 一说名无考;二据修武《韩文公门谱》(1956年续修本)曰:韩全 , 字敬轩 , 乡举不仕 , 修武县(今隶属河南省焦作市)聘为博士 。 据韩愈《祭十二郎文》分析 , 死亡时间较早 , 即使有后 , 也可能生活在修武县 , 或由韩愈扶养 , 在宣城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 但极小 。
四子韩愈 , 生“骄儿”、韩昶和韩州仇三子 。 长子“骄儿”五岁病亡 , 无后 。 次子韩昶生于徐州符离集贞元十五年(799) , 长庆四年(824)26岁进士及第 , 官襄州从事、襄阳别驾等 , 大和九年(835)六月病死户部郎中任上 。 韩昶生长子韩绾 ,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进士及第;次子韩衮 , 咸通七年进士(866)进士及第 , 其后人在今江西宜春 。 江西宜春袁州韩氏家谱《赣西韩氏家谱》视韩昶一世组 。 三子韩州仇约生于长庆四年(824)底或翌年春生于京城长安 , 曾任唐富平县(位于今陕西境内)县令 。 也就是说 , 韩愈自己没有直系后裔生活在宣城 。
【[生活]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下),】(二)从韩愈二叔韩少卿支系来看:韩少卿(?-756?) , 生前为宣州当涂县丞 , 至德元年(756)十二月后可能死于唐玄宗十六子永王李璘之乱 。 孟州《韩文公家谱》没有韩少卿后人的记载 。
(三)从韩愈三叔韩云卿支系来看:韩云卿生子韩俞、韩危 。 韩俞 , 官开封尉 , 卓越豪纵 , 不治资业 , 喜酒色狗马 , 聚妻赵氏 , 生二女三男 , 长女名韩好 , 三子名韩无竞、韩启余、韩州来 。 韩俞夫妻均病逝后 , 子女由韩愈抚养 。 韩愈贞元七年(791)离开宣城后 , 没有回到宣城居住 , 因此 , 韩俞的后裔居宣城几无可能 。 孟州《韩文公家谱》(韩)俞 , 为开封尉 , 子孙难考入系 。 韩俞的次子韩危是否婚配等情况不明 。 即使有子女 , 可能也是有韩愈扶养 , 其后裔居宣城几无可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