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大庆:产业园区升级的绿色“考卷”( 二 )


随着生产活动不断向产业园区聚集 , 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在推动区域工业的绿色转型方面 , 可以发挥十分关键的杠杆作用 。
八一农大经管学院教授、战略管理专家韩光鹤告诉采访人员 , 绿色产业园区模式着力于绿色创新 , 强调通过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技术进步来实现绿色发展 。 对园区中的企业来说 , 绿色发展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 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 大庆高新区取得的绿色发展成绩成就有目共睹 , 是很好的佐证 。
围绕构建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功能协调、融合发展的格局 , 高新区大力推进产业、土地、城区、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多规合一” , “一张图”规划建设管理运营 , 持续打好产城融合攻坚战 , 提升承载功能保障转型发展 。
产业园区呼唤以人为本 , 产城融合已成为产业园区未来发展趋势 。 所以 , 园区的绿色发展 , 不仅仅要宜业 , 还要宜居 。
宜业当然是要不断优化功能配套 。 以重大项目引建需求为导向 , 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 水、电、路、气、讯、热等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 , 推动园区土地功能复合开发 , 为项目引进落地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 。 加快推进智慧能源(泛能网)项目 , 启动建设热电站、配电网等设施 。 尤其是计划总投资17亿元的铁路专用线 , 年可为园区企业运送原料及成品800万吨 , 为企业及项目发展打通非常关键的“最后一公里” 。
在园区环境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方面 , 高新区始终坚持绿色集约 。 全面落实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求 , 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严格产业项目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 同时着手编制主体区规划环评工作 。 制定实施安全环保管控治理提升方案 ,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 引入第三方提供专业管控治理服务 , 充分利用第三方专业、技术力量 , 全方位支撑生态环境监管 。 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 强化水源地违规违法环境问题整治 , 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三同时”制度 。 推广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 , 推动石油石化装备领域企业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
宜居则是要面向民生需求 , 建设学校、医院、人才公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商业综合体等项目 , 加快发展高品质的现代服务业 。 目前 , 高新区城区开发面积达53.64平方公里 , 商务贸易、教育文化、餐饮娱乐、高端居住等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 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 已经成为大庆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去年以来 , 高新区接连斩获“2019中国化工园区30强”“中国十佳优质营商环境产业园区”和“2019中国(区域)最具投资价值园区”称号 , 绿色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日益凸显 。
“去年 ,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发新高地的意见》 , 提出加快园区绿色升级 , 以高新区为代表的各级产业园区必然要做出更多的探索 , 接受更多的考验 。 ”韩光鹤说 。
绿色产业园区升级的有益范本
绿色产业园区创建在发达国家不乏成功案例 。 丹麦卡伦堡工业区、日本北九州工业区、美国查塔诺加产业园区都是典型案例 。 国内虽刚刚起步 , 却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绿色园区 , 入选工信部绿色园区名单的已经有四批共119家 。
“国内外的绿色园区范本也可以作为大庆本地园区绿色升级的参考 。 ”高新区石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邓军说 , 比如江苏工业园区 , 2017年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位居第1 , 在全国百强产业园区排名第3 , 先后获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绿色园区示范和能源互联网示范园区 。
苏州工业园区在过去的绿色发展过程中 , 主要实现了几个方面的绿色化 。
首先是空间布局绿色化 。 实现生态红线划定、公共交通效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生态景观绿地覆盖等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