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产|守护长江生态需要“舌尖自律”

◆袁媛
江苏省扬州市近日发布禁令 , 要求全市餐饮企业不得采购、售卖江鲜产品 , 在店堂内外的广告招贴和菜单中均不得出现“江鲜”字样 。 禁售江鲜 , 在消费端遏制需求 , 推动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 , 确保“十年禁渔”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 无疑是一项有力措施 。
长江渔业历史悠久 , 各类江鲜备受追捧 , 在给人们带来口福的同时 , 也刺激人们过度捕捞的冲动 , 造成长江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逐渐枯竭的恶果 。 为保护长江生态 , 农业农村部今年1月1日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 禁渔得不得力 , 要看沿江各地动不动真 。 近年来 , 江苏等省份在推动渔民转产、打击非法捕捞上不断取得实效 , 为长江休养生息提供了有力保障 。 但也应看到 , 长江水生物的衰退速度很快 , 必须用强有力措施 , 强化从源头到餐桌全链条的联合执法监管 , 确保“江小鱼”休养生息 。
统筹好渔民上岸转产是禁渔的关键 , 从消费端遏制对江鲜的需求同样不可或缺 。 以往 , 春季禁渔期也存在大量非法捕捞现象 , 究其原因 , 舌尖的需求决定价值的高低 。 刀鱼等江鲜的最佳食用时间在春季 , 一些食客用真金白银捧场 , 这也就变相鼓励了少数从业者置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于不顾 , 干起杀鸡取卵的盗捕勾当 。 在当下长江禁渔的背景下 , 防止各类“擦边球”“躲猫猫”的发生 , 更要用好系统化思维 , 以“舌尖之律”筑牢消费终端防线 。
吃江鲜成为不少人的饮食习惯 , 只要还有地方售卖 , 哪怕价格再高他们也愿意买单 。 因此必须以强有力的“他律” , 依法依规严厉打击销售、收购、加工、利用非法渔获物等行为 , 聚焦水产品交易市场、涉渔餐饮场所等市场主体 , 确保各类江鲜无处可买、无处可吃 。 渔民要转产 , 各类“江鲜馆”也要转型 。 既不能采购来路不明的江鲜加工销售 , 也不能以养殖水产冒充江鲜进行欺诈 。 把江鲜请下美食“神坛”尽管还需要时间 , 但切断江鲜的消费渠道刻不容缓 。
观念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 现阶段“舌尖之律”还是以“他律”为主 。 但在全社会涵养“舌尖自律” , 形成人人关心长江生态、人人保护长江生态的氛围 , 则是对长江生态更为长远有效的保护 。
一方面 , 只有在最终消费者中形成自律 ,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需求 。 另一方面 , 长江禁渔有期 , 未来渔业资源恢复后会不会再走上过度捕捞的老路 , 这也要看人们在禁渔期间能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 摆脱对自然无度索取的依赖心理 。
【转产|守护长江生态需要“舌尖自律”】各地在强化“舌尖他律”的同时 , 也不妨尝试推广“舌尖自律” , 让长江生态保护深入人心 。 我们在“舌尖之律”上多一份努力 , 母亲河长江的生态活力也就多一份保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