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你还相信吃饭能传染乙肝?医生辟谣,支招如何预防感染
本文插图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 , 这是为了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的生日 , 旨在提高人们对肝炎(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的重视 , 同时宣传预防方法 。
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 包括甲肝、乙肝、丙肝等 。 其中 , 乙肝让很多人谈之色变 。 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 , 全球约3.25亿人患有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 , 每年约有14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乙肝 , 即病毒性乙型肝炎 , 是由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 其主要病原体为乙型肝炎病毒 , 多呈散发、无季节性、病变易呈慢性过程 , 甚至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 对于一件事情 , 越是恐慌 , 越是谣言漫天飞 。
对于乙肝 , 也不例外 。 比如有人说 , 不能跟乙肝患者一起吃饭 , 因为会被传染 。 真的是这样吗?
本文插图
辟谣:跟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诚然 ,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 。 扪心自问 , 看到笔者这篇科普文的你 , 是否真的愿意和乙肝患者一起进餐?恐怕很多人内心都是在说:不愿意 。
回答这个问题前 , 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 乙型肝炎病毒经母婴、血液(如不安全注射等 , 也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 。 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 , 通过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 成人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
当前 ,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筛查 , 采取安全注射措施 , 经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已较少发生 。 乙型肝炎病毒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 , 如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 。 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 , 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男男同性恋者 , 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较高 。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 所以 , 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 , 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 , 不会传染乙型肝炎病毒 。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也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
总之 , 一般情况下 , 一起进餐是不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 当然 , 若你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情况 , 不能完全排除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 但是这已经属于血液传播的范畴了 。
本文插图
如何远离乙肝?
(1)根据上述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 , 应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灸所用针具) , 并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预防原则 。
(2)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足、穿刺和纹身等器具也应严格消毒 。 注意个人卫生 , 杜绝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
(3)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 , 应避免羊膜腔穿刺 , 保证胎盘的完整性 , 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
(4)若性伴侣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 , 应接种乙肝疫苗或采用阴茎套;在性伴侣健康状况不明的情况下 , 一定要使用阴茎套以预防乙型肝炎及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 。
(5)接种乙肝疫苗 , 保护易感人群 。 易感人群主要是新生儿 , 其次为婴幼儿 , 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有注射毒品史、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 既往有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囚犯 , 以及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糖尿病患者等) 。
推荐阅读
- 相信柳熙烈的选择,《闲着干嘛呢》刘在石公开去天线的幕后故事
- 丁禹兮:一起吃饭是表达爱的方式,家人很重要
- 首长请钱学森吃饭,问他的特长是什么,他回答五个字令首长大笑
- 冰清玉洁4胞胎一年学费200万,人美又爱吃,谢霆锋:艺人要少吃饭
- 还记得《变形记》中巨婴刘思琪吗?曾吃饭靠妈妈喂,今成人生赢家
- 何炅的主持和临场应变的能力是可以相信的,与新搭档配合明显提升
- 王一博行动派实锤,送礼物之后又请吃饭,布布尼尔森合体采访
- 被问是否吃得惯上海菜 邓超搞笑回复: 吃饭被“孙俪化”了
- 1920万粉康仔被指浪费食物,两人吃饭做13个菜?曾被扒20万租场地
- 陈小春不按套路出牌,心理师遭遇职业生涯滑铁卢,吃饭差点砸饭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