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何工业革命会出现英国,而不是在亚洲?( 五 )
文章图片
这个比例固然比前工业时代中国男性仅约4.2% 的总生育率高 , 但差距有限 。 图中也显示 1790年前英国男性的总生育率(约 4.75%) , 以及从17世纪遗嘱样本获知的富有男性总生育率(约8.1%) , 这两者的差异就明显得多 。
从日本与中国富裕阶层的例子 , 我们可以发现 , 在某些特定群组中 , 有钱人似乎占有繁殖上的优势 。 不过 ,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 , 他们的优势比前工业时代英国的有钱人薄弱许多 。 我们手边的资料尚不足以说明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 但事实摆在眼前:不断冲击前工业时代英国向下流动的浪潮 , 对中国或日本来说只是一抹涟漪 。
因此 , “为什么是英国?为何不是中国、印度或日本?”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这样回答:中国和日本 , 由于定居农业制度稳定而悠久 , 1600至1800年间也各自步入与西北欧类似的轨道 。 它们并非停滞不前的社会 , 只不过发展过程比英国慢 。 这或许是两个重要因素所致——1300至1750年间 , 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增长比英国更快;但两国的人口结构赋予有钱人的生育优势又不如英国 。 因此 , 我们可以这么推测:英国的优势来自于1200至1800年间 , 与取得经济成就相适应的价值观透过文化——甚至基因——迅速传播至社会的各个角落 。
本文摘选自格里高利·克拉克的《告别施舍》 , 经出版社授权刊发 。
摘编 | 徐悦东
编辑 | 李阳
【英国|为何工业革命会出现英国,而不是在亚洲?】校对 | 刘军
推荐阅读
- 虎年春晚《只此青绿》刷屏,“只此一卷”为何惊艳无数人?
- 中国好声音:曾溯恕输给忘词的张露馨,为何?她输给了赛制
- 没了“兄弟”的《奔跑吧》,为何越来越被观众所嫌弃
- 与那英抢歌被骂,又因“克夫”隐退歌坛,孙悦为何还能嫁富豪
- 《水门桥》参加北京春晚,易烊千玺缺席可以理解,陈凯歌为何缺席
- 作为著名的主持人,现在的何炅为何不再拍戏?
- 《哥哥》四公再现争议人物,这次轮到了张淇,节目组为何没放过他?
- “山楂妹”张月乔,凭星光大道爆红,为何走红后却拒认亲生父母?
- 为何办晚会成了互联网大厂的标配?
- 林志炫遭滑铁卢,陈小春赢专业歌手,《披哥》四公为何这么魔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