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员|坚守水上国门前沿防线 秦皇岛港引航员千帆百舸中防控疫情保畅通

9月1日下午2点 , 秦皇岛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高鸿、吴养毅身着防护服 , 戴着口罩、护目镜、塑胶手套 , 背着引航装备包 , 顺着船舷边的绳质软梯矫健地攀爬上了中国香港籍杂货船“韶山8”轮 。 经过2个多小时的航行和指挥操纵 , 船长225米、满载6万吨巴西大豆的“韶山8”轮 , 在他们的引领下 , 顺利停靠在秦皇岛港西港区杂货12号泊位 。
船舶引航是保障船舶、港口安全、维护海洋环境 , 保障港航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 。 为了避免发生搁浅、触礁、碰撞等事故 , 每一次引航任务 , 引航员都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引航方案 , 运用高超的引航技术 , 保障船舶安全进出港口 。
秦皇岛港引航站现有24名引航员 , 由于工作需要 , 他们成为境外到达秦皇岛港船舶的最早的密切接触者 。 在风险难料的情况下 , 每一名引航员始终坚守在港航生产一线 , 穿梭于港口和巨轮之间 , 为保障海上运输通道畅通而负重前行 , 牢牢把好海上境外输入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 。
“今年年初以来 , 在市海洋和渔业局的领导下 , 我们一手抓新冠疫情防控 , 一手抓引航业务生产 , 坚决筑好‘海上国门第一防线’ , 严格落实防疫、消毒、隔离等措施 , 上半年完成1097个引航艘次 , 实现引航申请完成率100%、引航员零感染 。 ”引航站站长张永成介绍道 。
9月1日 , 正遇“秋老虎”发威 , 午后2点户外温度达到最高气温31摄氏度 , 船舶的甲板温度更是达到50摄氏度以上 , 考虑到疫情原因 , 避免与船员近距离接触 , 引航员采用了驾驶台外操纵的特殊方法 。 烈日炎炎 , 穿上防护服不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 , 接到任务开车前往码头 , 没等到达目的地护目镜内已经被一层白色水雾覆盖 , 对视线产生影响……引航员每天都在经受这样的考验 , 但是他们丝毫不能松懈 , 除了要应对一如既往的高强度引航工作和高温酷暑之外 , 还得时刻做好防疫工作 , 不让自己被感染 , 也不把病毒带上岸 。 当完成引航任务登上码头脱下防护服时 , 他们原本帅气笔挺的白色制服早已被汗水浸渍的“透明”牢牢地黏在身上 。 脱下的胶皮手套甚至可以直接倒出水来 , 双手都给泡白了 。
引航工作与港口生产息息相关 , 365天24小时运转 , 是服务港航企业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 进出港口的货轮连接着全球贸易 , 做好引航工作是保障港航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 。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 , 为了尽量减少船岸交流 , 境外到港船舶的很多业务都以网上、远程等方式有序进行 , 但引航工作不一样 , 它必须到现场实地开展 。 引航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 引航员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的职责 。 ”
秦皇岛港引航站调度科科长王文庆解释说 , 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 , 中国对所有外籍船舶实施强制引航 , 外籍船舶不得自行进出港或在港内航行、移泊、靠离泊 , 必须由引航员登轮完成操作 。
今年3月1日 , 满载6万吨港口企业急需生产原料的外籍货轮“托帕兹”轮船上船员出现疑似新冠肺炎的发烧症状 , 引航员王文庆、陆振柏、鲁鑫主动请缨执行引航任务 。 初春天气 , 乍暖还寒 , 他们登轮后采用驾驶台外作业的特殊方法 , 料峭寒风中 , 成为最美的港口防疫“逆行者” 。 在特殊时期 , 他们用严密的防护措施、精准专业的操作 , 圆满完成了引航任务 , 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特别是境外疫情呈快速扩散态势以来 , 秦皇岛港引航站施行分类分级防控、精准施策 。 目前将所有相对隔离不足14天的入境船舶 , 14天内更换过船员的到港船舶列为“中等”及以上风险 , 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海洋和渔业局的正确领导下 , 在市纪委监委驻站纪检监察负责人的监督下 , 与市卫健委疾控中心、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建立起联防联控机制 ,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 全面掌控船舶和船员动态 , 分类分级防控、精准施策 , 特别是要求引航员下船后、在船员核酸检测未出结果之前 , 划出红线要求引航员不随意外出 , 避免交叉感染 , 使整个防疫工作有了坚强的纪律保证 。 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 全面实施交通运输部“阳光引航”举措 , 打造素质过硬、清正廉洁的引航队伍 , 严格落实“两保一降”(保安全、保船期、降成本)方针政策 , 严格落实24小时调度值班制度 , 严格排查安全隐患 , 为港航企业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技术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