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经受住建库以来最大洪峰考验 三峡大坝各项指标良好

本报采访人员 李 婕
今年入汛后 , 长江流域降雨频繁 , 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 对于许多“三峡人”来说 , 这是一场“大考” 。
三峡水库 , 是上游梯级水库的核心 , 也是控制中下游来水的“总开关” , 承担着为中下游防汛“卸压”的重大任务 。
从7月2日至8月17日 , 一个多月时间 , 5次编号洪水入库 。 洪水间隔短、连续多峰 , 且伴随着7500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洪峰 , 三峡工程面临建库以来最大的考验 。
精准预报、科学调度!在浩瀚的长江流域 , 三峡工程犹如横跨江上的“铜墙铁壁” , 时而敞怀吞纳、拦洪削峰 , 时而开闸排浪、泄洪腾库 , 在与洪水的一轮轮博弈中 , 护卫中下游干流防洪安全 。
为长江保安澜 。 经此一役 , 人们重新认识了三峡工程这一大国重器 。
 
历史级别应对
——刷新了三峡工程建库以来的多项纪录:最大洪峰、最大拦蓄洪量、首次洪水橙色预警
75000立方米每秒!8月20日8时 , 自2003年建库以来的最大洪峰抵达三峡枢纽工程 。
三峡集团长江电力梯调中心预报分析室里 , 各站点的数据还源源不断传来 , 在电脑中不停闪烁 。 预报员们松了一口气:跟预报结果无异!调度方案可以顺利实施 。
受8月15至17日连续强降雨影响 , 长江上游支流岷江、沱江、涪江等多条支流出现历史排位性洪峰流量 。 17日20时 , 三峡枢纽工程迎来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 , 洪峰流量更是突破三峡建库以来的最大值 。
【三峡|经受住建库以来最大洪峰考验 三峡大坝各项指标良好】75000立方米每秒是什么概念?根据测算 , 同等流量约3分钟灌满一个西湖 , 约16个小时灌满一个太湖 。 1998年特大洪水中 , 最大洪峰流量为63300立方米每秒 , 约为“5号洪水”洪峰的八成 。 “如果没有三峡工程 , 中下游防洪压力和紧张局面难以想象 。 ”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高玉磊表示 。
为抵御7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 , 减轻长江中下游河道防洪压力 , 三峡工程发挥拦洪削峰作用 , 开启10个泄洪深孔、1个排漂孔 , 将下泄流量控制在49200立方米每秒 。
持续长达10个小时!8月20日18时起 , 三峡工程入库流量开始缓慢减小 , 标志着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洪峰顺利通过三峡 。
本次洪水过程 , 也刷新了三峡工程建库以来的多项纪录:最大洪峰、最大拦蓄洪量、首次洪水橙色预警 。
据水文还原计算 , 如果没有以三峡为中心的上游水库群拦洪错峰 , 荆江分洪区必须启用 , 分洪区内60万人口要转移 , 49.3万亩耕地以及10余万亩水产养殖面积将被淹没 。
“洪水峰高量大 , 连续多峰” , 这是采访中参与防汛工作人员频频提及的特点 。 7月2日至8月17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 , 三峡水库共有5次编号洪水入库 , 其中第4、5号洪水间隔仅80个小时 。 入汛以来 , 三峡水库成功应对12场3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量级洪水 , 次数位列建库以来第一 。
“今年汛情是三峡工程建库以来最紧张的 , 调度困难也大大增加 。 但通过实施三峡、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等水库群联合调度 , 有力保障了长江中下游干流的防洪安全 。 ”高玉磊说 。
“一切基于预报”
——“5号洪水”7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数值 , 提前48小时预报得出
雨情、水情瞬息万变 , 长江流域牵涉面广 , 面对未知的洪水 , 泄洪多少、时间多长 , 如何才能科学调度?
“可以说一切基于预报 。 ”三峡集团长江电力梯调中心水文预报主任郭乐说 。 “5号洪水”7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数值 , 就是提前48小时预报得出的 。
气象水文预测预报部门 , 被誉为防汛工作的“参谋部”、水雨情的“千里眼” , 是开展枢纽防汛、电力生产、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
精准预报 , 来自硬核的科技支撑 。 在预报员的电脑里 , 都会有这样一个长江流域水雨情信息系统 , 上面布满了星星点点的遥测站 。 雨量、水位、流量等关键数据 , 每隔10分钟就能传入预报系统 。 类似这样接入系统的遥测站点共有1.1万多个 , 其中属于三峡集团的自建遥测站642个 , 相当于一个个独立的“气象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