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百事通』探访怒江峡谷的南方丝盐古道( 二 )


随着怒江的开发 , 怒江北部地区也逐步开辟了边境通道 , 沟通了中缅边民的商业互市和胞波情谊关系 , 成为联接怒江各族人民与缅甸北部边民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婚姻关系的重要纽带 。
可观的边境贸易
南方丝绸之路开辟以来 , 怒江州的蛮云、片马商道和保山的永昌古道 , 并行在怒江天险南北两端 , 构成南方丝绸古道西部边境的重要通道 。 它们各有所长地发挥着独特作用 , 沟通着我国同缅甸、印度和东南亚、南亚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 。
『旅行百事通』探访怒江峡谷的南方丝盐古道郭子雄 摄影
二百里蛮云和片马古丝盐商道 , 在深山密林中蜿蜒盘垣 , 当时没有公路 , 一切都靠步行和人力、马帮运输 , 还要在无人区风餐露宿 , 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风雪垭口……给商旅带来了不少困难 , 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勇敢者之路 。 然而 , 众多的商贾依然经久穿梭往来于这些边境商道上 , 就是他们为边疆带来了古代的商业繁荣 。
虽然怒江州两条丝盐古道都没有留下进出口贸易的历史资料 , 但从我对蛮云古驿站和通往片马口岸的古炭河、古驿站蛮云故老的采访中 , 仍获得了许多宝贵资料 , 了解了古通道进出口贸易的端倪 。
怒江境内的两条古丝盐道都要通过高黎贡山风雪垭口 , 每年冬腊两月垭口冰封雪阻 , 不能通行 。 其余的十个月时间 , 大约每天通过两条古道的商客有130人 , 马帮130匹 , 其中蛮云道100人 , 驮马100匹;片马道30人 , 驮马30匹 。 按这个数目计算 , 大约每年怒江古丝盐道通过的商客为20000人 , 马帮为20000匹 。 进出口货物:出口以我国的生丝、盐、活畜为大宗 , 还有生漆、中药材、土杂货等;进口以缅甸棉纱、棉布、珠宝、玉石为大宗 , 还有鸦片等 。
进口商品以珠宝玉石为例 , 主产地在缅甸 , 印度产的部分珠宝玉石也销往缅甸 , 由缅甸转口销往各国 , 我滇川康接壤地区的藏商和内地珠宝玉石商人 , 多往缅甸采购;怒江州每年也有数以千计的边民前往缅甸采玉、淘金、采购、务工 。 从缅甸进口珠宝玉石 , 大多销在腾冲 , 经腾冲工匠加工为成品后 , 再销往内地和转销欧美、东南亚各国 。 从缅甸进口的琥珀、玛瑙、海螺、贝壳等 , 为西南少数民族喜爱的装饰品 , 销往怒江州边境农村和滇川康接壤地区 。 怒江州边民到缅甸做工所获的沙金,即在当地出售 , 少量携带回境 。
至于进出口贸易额 , 由于缺乏史料记载 , 我们只能根据上述调查的进出口商品情况进行分析 。 商品数量方面 , 我国出口的盐和由缅甸进口的棉货 , 为大宗商品 , 数额相当 , 约占进出口商品总数(重量)的75% , 其他进出口商品数量也基本对应,因此每年经怒江州蛮云、片马通道进出口的商品约各为2000驮(背)大体持平 。 商品价值方面 , 我国出品的盐和由缅甸进口的棉货为大宗商品 , 但价值都不高;我国出口的生丝、活畜、珍稀药材、生漆 , 价值高 , 可与由缅甸进口的珠宝玉石 , 洋货的价值相对应 。
可见的经济辐射
两千多年来 , 边境贸易对怒江各地特别是丝绸通道附近地区 , 产生了重要的经济辐射和社会影响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成为出口商品的生产基地 。 在边境贸易的长期冲击下 , 怒江地区原来封闭原始的自然经济 , 逐渐缓慢地发生了变化 , 当地群众把自己饲养的活畜 , 打猎、采集获得的山货、药材供应出口需要 , 初步使怒江州各县成为出口活畜、山货、药材的生产供应基地 。 据调查 , 每年经蛮云、片马通道出口的活畜约10余万头 , 山货、药材约10余万斤 , 例如据统计1928年片马出口生猪40000头 , 山羊4000只 , 黄牛300头 , 这些出口活畜大多数就是泸水市的产品 。 其次 , 怒江州丝路通道的主要驿站还成了来往商帮的粮草供应基地 。 如蛮云街是商旅必经的食宿站 , 当地群众每年约售出20万斤粮食、100万斤马草 , 供应商旅、马帮 。 这些经济辐射为怒江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活力 , 推动了商品生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