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9月秋风起 这些谣言在家庭群里“乘风破浪”

_本文原题是:9月秋风起 , 这些谣言在家庭群里“乘风破浪”
夏去秋来 , 季节交替之时 , 家庭微信群里 , 除了长辈们“添衣服”的叮嘱 , 还有新一波传言:“早C晚A”必须固定搭配使用、塑料包装的食物致癌、吃隔夜菜会导致肾衰竭、未煮熟豆浆毒死孩子……9月这些传言跟着秋风起舞 , 在朋友圈里“乘风破浪” , 它们都正确吗?
谣言一:
“早C晚A”必须固定搭配使用
最近 , 时尚圈里刮起“早C晚A”抗老搭配的风潮 。“早C晚A”是指 , 早上使用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C类产品 , 晚上使用具有抗衰老功能的维生素A类产品 。很多人把这一搭配 , 视为护肤的黄金法则 。
真相:“早C晚A”并非美白抗衰的完美搭配 , 这样组合很可能是因为叫着顺嘴或是为了捆绑销售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治医师陈雪解释道 , 很多护肤品都可以被搭配使用 , 消费者只要根据自己的肤质和产品说明 , 选择不同功效的产品配合使用即可 。而不同成分的护肤品之间 , 一般也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 如何选择和搭配 , 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 。
维生素C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 具有美白作用 , 但这种物质本身极不稳定 , 很容易在空气中氧化 , 也容易受到光、热的影响 。而维生素A能促进纤维细胞的生成 , 改善皮肤中胶原蛋白的结构 。
对于抑制皮肤老化 , 有很多的不同的方法 。不管选择哪个 , 首先都要考虑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不要盲目跟风 。陈雪建议消费者 , 最好选择大品牌、质量可靠的护肤品 , 避免“入坑” 。
谣言二:
塑料包装的食物致癌
最近有传言称 , 美国医师协会发现了引发癌症的“凶手”——塑料 , 该组织提示消费者 , 不要喝塑料杯子中的茶、咖啡或任何热饮 , 不要吃任何装在塑料袋中的热食 。传闻称 , 当食物被置于高温环境时 , 塑料产生的化学物质 , 能引发52种癌症 。
真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许东表示 , 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实塑料包装会引发癌症 , 癌症的致病机理非常复杂 , 不能将其简单归因于塑料 。市面上 , 正规厂商生产的食品塑料包装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 食品安全有保障 , 食用塑料包装的食品不会致癌 。
网传塑料包装会产生52种化学物质污染食品 , 食用后会引发癌症这一说法非常不科学 。常用的食品包装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 , 由单体通过化学方法聚合而成 , 其分子量很大 , 不会轻易向食物迁移 。
食品包装属于《食品安全法》的监管范畴 , 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规定 , 包装塑料在和食品接触时迁移量不得超过0.01mg/kg , 这种剂量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
正规的食品包装和食品生产企业都必须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严格评审 , 同时其产品质量需通过检验 , 才能被授予生产许可证 。该程序保证了包装材料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 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
谣言三:
吃隔夜菜会导致肾衰竭
近日有几则报道称 , 某患者疑因吃隔夜剩菜 , 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隔夜菜“有毒”之说由来已久 , 那么隔夜菜究竟还能不能吃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