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_原题为 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总角:指童年 。
语出《诗经》 , 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 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 , 白首无成 。 ”
垂髫:指童年 。
古时童子未冠 , 头发下垂 , 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 , 垂髫总发 。 ”
文章图片
束发:指青少年 。
一般指15岁左右 , 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 , 学大艺焉 , 履大节焉 。 ”
及笄:指女子15岁 。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笄” , 谓结发而用笄贯之 ,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 , 又称“待字” 。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 , 金声夙振 。 ”
弱冠:指男子20岁 。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 , 表示已经成年 。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 , 卓荦观群书 。 ”
而立:指30岁 。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 , 敬造之 , 见其人默然诚笃 , 年仅而立 。 ”
不惑:指40岁 。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 , 甫在不惑 。 ”
文章图片
艾:指50岁 。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 《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 ,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 , 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 , 循环落落如弄珠’ 。 ”
古稀:指70岁 。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 , 人生七十古来稀 。 ”亦作“古希” 。
皓首:指老年 , 又称“白首” 。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 , 武勇冠世 , 习于边事 , 垂发服戎 , 功成皓首 。 ”
黄发:指长寿老人 。
语出《诗经》 , 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 。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 , 俱享黄发期 。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 ”
鲐背:指长寿老人 。
语出《诗经》 , 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 , “台”与 , “鲐”通用 。 《尔雅·释诂》:“鲐背 , 寿也 。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
期颐:指百岁 。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 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 , 流年自可数期颐 。 ”
文章图片
其它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推荐阅读
- 欢欢喜喜过大年!全红婵老家农村热闹非凡,红姐遗憾错过精彩场面!
- 今晚《中国梦·我的梦2022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节目单来啦!
- 主持人换掉董卿,中国诗词大会收视率不降反升,到底谁更厉害
- 因参加《中国好声音》走红,嫁给爱奇艺副总裁,后来成人生赢家
- 在“冰天雪地”中演奏交响乐 春晚上的中国式浪漫
- 2021《中国好声音》正式官宣,导师阵容大变更,谁会更胜一筹
- 欢欢喜喜过大年!全红婵老家农村热闹非凡,红姐遗憾错过精彩场面
- 中国好声音:曾溯恕输给忘词的张露馨,为何?她输给了赛制
- 中国婆婆在韩国,做了一顿饭,引起主持人质疑:中国人都这么吃?
- 中国好声音11强曝光!韦礼安爆冷淘汰,曾溯恕遗憾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