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古代扇子的起源:羽或翅与门扇有什么联系呢?

_原题为 中国古代扇子的起源:羽或翅与门扇有什么联系呢?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大徐本)中解释说:“扇 , 扉也 。 从户 , 从翅声 。 ”照此解释 , 扇是个形声字 , 本义是门扇 。 但“翅”与“扇”读音差别比较大 , 所以学者们一般认为传本《说文》“从翅声”的“声”是“省”的音误 , 扇是个会意字 。 如果扇是会意字 , 那么 , 羽或翅与门扇有什么联系呢?
自古以来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从羽者 , 如翼也 。 ”意思是说扇字从羽是因为门扇像翅膀 。 门扇与翅膀在形状上没有相似点 , 只是在开合的功能上有些相似 , 所以现在的学者大都采取功能相似说 。 这样的解释仍然是很勉强的 , 因为门扇是从两边到中间转动着开合 , 而鸟翅只在身体左右伸缩着开合 , 二者谈不上有什么相似点 。
我们认为扇应该是从羽户声的形声字 。 户在古代可能有与扇近似的读音 , 如肩是从肉户声的形声字 , 肩与扇古代韵部同属元部 。 有相同音变现象的如乌、安都是疑问代词 , 如、然都是形容词词尾 , 语、言同源 , 它们都是鱼元通转的同源词 。 只是后来“户”的元部读音被淘汰了 , 失去了表音的作用 。 扇既然从羽而不是从户 , 那么它的本义就不是门扇 , 而是扇动 。 我们知道 , 鸟和昆虫飞行时都得扇动翅膀 , 所以扇字从羽 。
古代|中国古代扇子的起源:羽或翅与门扇有什么联系呢?
文章图片

弄清了扇的本义 , 扇子的得名之由也就不难理解了 。 扇子之所以叫扇 , 就是因为使用时需要来回扇动 , 扇子因扇动而得名 。 至于门扇称扇 , 那是因为先秦时期流行一种门扇形的扇子 , 如2007年江西靖安县李洲坳春秋晚期墓出土的竹扇 , 就与门扇类似 , 故门扇也称为扇 。
扇在先秦典籍中就有扇子的意思 。 如先秦典籍《管子·四时篇》中说:夏天“禁扇去笠” , 意思是说夏天禁止使用扇子和斗笠 , 这是因为不希望人为地干扰“盛阳之气” 。 《六韬》卷二《励军》中也有将领“冬不服裘 , 夏不操扇 , 雨不张盖”的说法 。 这都表明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 扇子就已经有了“扇”之名 。
扇子的起源
我国先秦古书《世本》上记载说“武王作翣(shà)” , 认为扇子是周武王发明的 , 这自然是靠不住的 。 扇子的发明应该远在原始社会时期 , 而且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 人在感到炎热的时候自然会拿上一个片状的东西扇动取凉 , 如果某个东西被固定地用于扇风取凉 , 也就意味着扇子的问世 。 《说文解字》中说:“萐(shà) , 萐莆 , 瑞草也 , 尧时生于庖厨 , 扇暑而凉 。 ”这是说尧舜之时用萐莆草的大叶子扇风纳凉 。 扇子古代也叫“箑” , 大约最早就是用萐莆叶做成的 , 后来用竹子做骨架 , 并用竹篾编织 , 所以改成了竹字头 。 字又写作翣 , 应该是有些扇子是用鸟羽制作的缘故 。
扇子形制多种多样 。 从是否可以折叠的角度来看 , 扇子可分为屏扇(又叫硬扇)和折扇两种 。 我们说扇子在原始社会已经存在 , 是指屏扇而言 。 至于制作工艺相对复杂的折扇 , 在我国出现很晚 , 具体时间目前尚无定论 。
一种观点认为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 《南齐书·刘祥传》中记载说:“司徒褚渊入朝 , 以腰扇障日 。 ”《资治通鉴》卷一三五齐高帝建元二年“渊入朝以腰扇障日”元胡三省注释说:“腰扇佩之于腰 , 今谓之折叠扇 。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三《考索·扇》中亦主此见 。
一种观点认为出现于唐代 。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卷八《器用·宫扇》云:“折叠扇贡于东夷 , 永乐间盛行 。 ……智按:孙愐《韵》注:‘搊(zǒu)扇 。 ’则唐人已有矣 。 ”《中国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折扇”条采纳方氏的说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