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惜字如金的《史记》,为何用八千字描述韩信传奇跌宕的一生( 二 )


文章图片

古典戏剧中的韩信基本上是剧作者正面讴歌的对象:文武双全 , 气度不凡 , 战绩卓越 , 封王取侯 。 在他身上浓缩了各个朝代文人的人格追求和人生梦想:否极泰来 , 建功立业 。 ”
有关韩信的通俗小说从古至今创作不断 , 其虚构性远胜别种文体 , 创作情感也呈现出裁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 一种与古典戏剧有共同处 , 创作态度比较严肃 , 对韩信形象以正面弘扬为主 , 即使批判 , 也合情合理;另一种是哗众取宠 , 创作态度极不负责 , 存在不同程度丑化韩信形象的情况 。 但总体上褒扬之作偏多 , 韩信拜将和韩信悲剧仍然是创作的焦点 。 如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卷《闹阴司司马貌断案》讲述了秀才司马貌被阎王勾到地府 , 用六个时辰断案的故事 。 所断四个案件均是楚汉之际的事 , 其中首案便是:韩信、彭越、英布告刘邦、吕后屈杀忠臣 。 司马貌认为他三人皆功高未赏 , 反被谋杀屈死 , 确实冤枉 , 因而提审刘邦、吕后等人 , 将他们一起打入轮回 , 接受因果报应 。 司马貌将韩信转世为曹操 , 言:“先为汉相 , 后为魏王 , 坐镇许都 , 享有汉家山河之半 。 那时威权盖世 , 任从你谋报前世之仇 。 当身不得称帝 , 明你无叛汉之心 。 子受汉禅 , 追尊你为武帝 , 偿十大功劳也 。 ”刘邦转世为汉献帝 , “一生被曹操欺侮 , 胆战惊魂 , 坐卧不安 , 度日如年” 。 司马貌让韩信当一回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 让汉献帝也就是刘邦受制于韩信 , 以报前世之仇 。 虽然小说宣扬了因果报应等迷信思想和韩信折寿说 , 但替韩信鸣不平的情感没变 。 甚至小说《战神韩信》虚构了韩信的一个红粉知己 , 并用弓箭射杀刘邦为韩信报仇 , 导致刘邦病危而迅速离世 。
传奇|惜字如金的《史记》,为何用八千字描述韩信传奇跌宕的一生
文章图片

不同于戏曲小说的虚构想象 , 通俗简易 , 诗歌具有严谨的现实性和高度的凝练性 。 因而诗歌创作相对理性 , 尊重历史 , 但又不同于历史典籍的客观记录 , 诗歌也是诗人抒情言志的一种方式 。 根据历代诗人咏韩信分析 , 诗歌中的韩信大概呈现如下三种形象:
一、建功立业、开拓用世的战神形象 。 诗人羡慕韩信得遇明主 , 创军事神话 , 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二、不知明哲保身的悲剧英雄形象 。 诗人慨叹韩信功高震主 , 晚景凄凉 , 寄寓诗人对出仕的忧患 。
三、不忘恩义的仁德君子形象 。 诗人通过韩信千金报漂母 , 不三分天下等肯定韩信的仁义君子形象 。
自《史记》后 , 韩信逐渐从历史人物发展成集结民族文化精神的文学形象 , 在戏曲、小说、诗歌中全面开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