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没有狮子的中国为什么有“恋狮”情结( 二 )


受到佛教影响 , 多数民众对于保护佛法、具有法力的狮子第一印象极佳 。 北魏时 , 狮子已被制成双塑 , 立在石窟与佛像基座之下、成对出现在佛寺大门外了 。 《洛阳伽蓝记》曾描述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的永宁寺塔:“寺院墙皆短椽(音传 , 用以承接木条与屋顶的木材) , 以瓦覆之 , 若今之宫墙也 。 四面各开一门……拱门前有四力士、四狮子 , 饰以金饰加以珠玉 , 庄严焕炳 , 士所未闻” 。 为寺院前的石狮加上金饰以及珠玉也是让狮子意象的再造 。
民众|没有狮子的中国为什么有“恋狮”情结
文章图片

【民众|没有狮子的中国为什么有“恋狮”情结】而由于中国人接触到的已是被印度人神格化的狮子 , 又在中国人的想象力挥洒、融入中华文化的意象等影响下 , 外形渐渐离真实的狮子越来越遥远 。 回顾狮子的形象演变 , 原本是属于皇室豢养的西域贡品 , 民间本无缘见到 , 但再经历魏晋至隋唐这段时间佛教的传播 , 百姓通过佛陀与佛经故事的角度 , 逐渐认识这已被神格化的异域动物 。 而在佛教的推广下 , 狮子很快地得到人们的认同与喜爱 , 其石狮像成为随处可见的风景 , 亦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