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女|宫苑杂谈|乾隆嫔妃中的民女们:入宫后的际遇( 二 )


但永璋在长大后却不得乾隆皇帝喜爱 。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薨逝时 , 永璜与永璋因举孝不哀 , 遭到皇帝的斥责:
至三阿哥 , 朕先以为尚有可望 , 亦曾降旨于讷亲等 。 今看三阿哥 , 亦不满人意 。 年已十四岁全无知识 , 此次皇后之事 , 伊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 。 ……朕并非责备伊等 , 伊等俱系朕所生之子 , 似此不识大体 , 朕但深引愧而已 , 尚有何说?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 。
永璋自此在父亲心中地位一落千丈 , 不仅失去继位资格 , “循郡王”还是死后才追赠的封号 。 永璋年寿不长 , 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七月薨逝 , 年仅26岁 。 从清宫医案可知永璋的肝肺功能不太好 , 曾患咳嗽吐血之症 , 或许是其壮年早卒的原因 , 只比母亲纯惠皇贵妃的薨逝晚三个月 。
相较于永璋遭到皇帝的冷落 , 纯惠皇贵妃的二子永瑢年寿较长 , 也更受倚重 , 《清皇室四谱》有其小传:
皇六子质庄亲王永瑢 , 号九思主人 , 又号西园主人 。 乾隆八年癸亥十二月十四日酉时生 , 纯妃苏氏即纯惠皇贵妃出 , 为皇三子永璋同母弟 。 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为慎敬郡王允禧孙 , 降袭贝勒 。 三十七年十月晋质郡王 , 兼总管内务府 。 四十九年十二月以事被议 。 五十四年十一月晋质亲王 。 明年庚戌五月初一日午刻卒 , 年四十七岁 , 谥庄 , 着有《九思堂诗钞》 , 子六人 。
这篇小传题记永瑢的爵位与职任 , 却未论及其个性与事迹 。 事实上 , 在严格的皇子教育栽培下 , 永瑢善诗、工画、书法精妙 。 他最重要的成就 , 莫过于乾隆三十八年以总裁官的身份修纂《四库全书》 。 永瑢不仅领衔纂修《四库全书》 , 还肩负校对、人事选派、考核等事务 , 委以相关任务 , 说明乾隆皇帝对其学识能力的认可 。
但永瑢却在乾隆二十四年过继给慎敬郡王允禧(1711-1758) , 意味着失去继承大位的机会 , 此一安排可能与纯惠皇贵妃的出身关系密切 。 慎敬郡王允禧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十一子 , 出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 , 只比乾隆皇帝大八个月 。 允禧与弘历虽为叔侄 , 但因年纪相近 , 曾一同就养于宫中 , 一起长大 , 情感深厚 。 在允禧成年后 ,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诗、书、画方面的表现 。 邓之诚(1887-1960)在《清诗纪事》提到:
高宗列其诗《国朝诗别裁》之首 , 以代钱谦益者 。 号紫琼道人 , 又号春浮居士 , 卒于乾隆二十三年 , 年四十八 。 着有《花间堂诗钞》一卷、《紫琼岩诗钞》三卷、《续钞》一卷 , 外家江南陈氏 , 故喜从南士游 。 工书画 , 作字神似郑燮 , 居朱邸而有江湖之恩 , 人情之相反也 。
允禧与永瑢都擅长书画 , 出身背景也相似 。 允禧生母是康熙皇帝的“庶妃陈氏” , 即前述熙嫔 , 与永瑢的母家同样出身民间 。 在乾隆年间 , 允禧曾与弘曕(1733-1765)、永珹(1739-1777)筹组西园雅集诗社 。 允禧薨逝时 , 其《紫琼岩诗钞》即由永珹编刻 , 可见乾隆皇帝诸子中 , 永珹是与允禧交往最多的人 。 但在乾隆二十四年时 , 皇帝却指定由永瑢继嗣允禧 , 允禧与永瑢母家出身民间 , 不适合继承统绪 , 恐怕是乾隆皇帝隐微的深意 。
此外 , 永瑢被委命管理内务府 , 可能也与纯惠皇贵妃的出身有关 。 《清皇室四谱》言永瑢在晋封质郡王后才兼管内务府 , 但据《钦定八旗通志?内务府总管年表》 , 永瑢实际上早在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出任内府堂官 , 至乾隆五十五年薨逝为止 。 永瑢出任总管内务府大臣 , 应为了接替薨逝的庄亲王允禄 。 允禄精通数学 , 有助于掌管庄头土地银两事务 , 是掌管内务府最久的近支宗室 。 永瑢与允禄特质类似 , 他也擅长数算 , 曾与秦蕙田(1702-1764)一同管理算学所 。 此外 , 允禄的生母为“顺懿密妃” , 即前述的密嫔王氏 。 允禄与永瑢的母家同样出身民间 , 两人相似的出身与能力 , 让永瑢在乾隆朝时成为接任允禄的不二人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