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村』黄河村,人人都是逐梦人

『黄河村』黄河村,人人都是逐梦人
文章图片

海南州共和县塘格木镇黄河村马进福的别墅小楼、花果飘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本报采访人员 黄灵燕 摄
『黄河村』黄河村,人人都是逐梦人
文章图片

黄河村许多村民家盖了小别墅,庭前屋后花果飘香 。
『黄河村』黄河村,人人都是逐梦人
文章图片

正在修建中的黄河村扶贫产业园 。
『黄河村』黄河村,人人都是逐梦人
文章图片

在外打拼多年的马进宝,回村成立了伊清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 。
『黄河村』黄河村,人人都是逐梦人
文章图片

如今,黄河村里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 。
『黄河村』黄河村,人人都是逐梦人
文章图片

靠着艰苦奋斗,黄河村村民将产业越做越大 。本报采访人员 黄灵燕 摄
9月8日,天空中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房顶的雨水顺着房檐哗哗啦啦流淌 。马进宝两口子并没有因为雨天而闲下来,他们钻进了饲草料储备仓库,收拾着从地里拉回来的小麦秸秆和青稞燕麦 。
【『黄河村』黄河村,人人都是逐梦人】今年50岁的马进宝家住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塘格木镇黄河村,一家六口,两个孙子在镇上上学,儿子儿媳负责喂养家里900多只羊、20多头牛,马进宝老两口一边在家照顾两个孙子,一边兼顾着种植家里5.3公顷土地,并为家里的牛羊提供饲草料 。
黄河村,距离共和县城50多公里,是半农半牧的纯回族村,村民都是龙羊峡库区移民 。马进宝说:“1986年,我们从当时的曲沟公社搬到这里,那时候最大的担忧是能不能填饱肚子 。”
村支部书记张宏林接着马进宝的话茬子说:“当时在曲沟公社,每户人家都有大片的耕地,加上海拔低气候好,小麦亩产能达到600公斤,搬到这边后,每户人家就分了一个土夯的院子,每人分了3亩(0.2公顷)地,小麦亩产连200公斤都达不到,解决温饱一度成了村民最大的任务 。”
的确如此,从曾经黄河边的“共和粮仓”“瓜果之乡”,搬迁至海拔3200米的草原,没有一个人是愿意的,但为了大局,村民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搬到了草原上的新村 。
其实村民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时的国家也很困难,拿不出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来安置大家 。
越是艰难越向前,艰苦的生存环境激励着村民艰苦奋斗,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环境,过上好日子的梦想从那一刻起航,马进宝就是追梦人之一 。
艰苦的生活让马进宝萌生了到外面闯荡一番的想法 。2000年,马进宝跟着同村村民马林去北京打工,在马林的拉面馆里跑堂学习 。五年后,马进宝用自己的积蓄和亲朋好友处的借款,在北京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拉面馆,但生意始终不怎么景气,勉强糊口 。
2010年玉树地震后,马进宝将北京的拉面馆关停,在玉树开起了拉面馆,这一开就是四年 。这四年,马进宝淘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看着重建后的新玉树餐饮行业遍地开花,他决定将重点放到农牧业上 。
2014年,马进宝回村成立了伊清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前几年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好在2017年之后,牛羊肉价格一年比一年好,合作社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 。
马进宝今年种植的5.3公顷土地,其中有4.6公顷是流转来的,种植青稞燕麦等饲草料,够牛羊一年的食用 。
黄河村有165户573人,但是常住人口仅73户385人,只占一半左右,全村耕地93.3公顷,村民常年在外务工,闲置的耕地为马进宝流转土地、发展牛羊育肥提供了便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