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大山里的支教老师:我愿一辈子“作秀” 杭州小伙杨明放弃丰厚收入,支教贵州山区11年;走遍黔西30多个村落( 三 )
一次家访途中,杨明在山上发现了一所无人问津的小学校,要爬一个多小时才能上去 。学校一百个学生,只有五六个老教师,还在修建,非常简陋,灯光昏暗,兔子和鸡就在院子里来回跑,旁边有几个孩子看上去年纪很小,在收割玉米秆子 。
这所学校就是杨明后来支教了七年的观音洞镇景山小学 。
艰难的选择
一年后,支教队员纷纷离去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杨明考了贵州省黔西县特岗教师,选择继续留下来,在景山小学教书 。
邹安权也很诧异,“本地老师都没有像他那样走几个小时山路去做家访 。一个外来的老师这么拼命,我敢说远近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 。”邹安权也选择了景山小学,和杨明继续做同事 。杨明会教老师们用电脑,他也是学校里唯一一个有智能手机和懂英语的人,学校的大事小情都要他来帮忙,他不懂拒绝,经常就熬夜工作到凌晨 。
“现在他头发比我的还白,和刚来时比,简直变了一个人 。我们早就拿他当我们家乡人来看待 。”邹安权说 。
杨明舍不得这些孩子 。
他记得有一个学生的家,就是一间砖砌的小平房,只有空空的几面墙 。家里连一个像样的杯子也没有,就是用塑料矿泉水瓶剪成的杯子 。农村房顶高,只有一个吊灯,孩子晚上写作业时光线很弱,一直揉眼睛 。在心愿卡上,很多孩子写下“我想要一个台灯”,“我想要一张书桌”,“我想要一盒水彩笔” 。
“其实有的人家不是买不起,但就是没想到,没有这种教育理念 。”杨明叹气 。
还有一些孩子父母在外打工,是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带大,在心愿卡上,他们写的是“希望爷爷奶奶能有个按摩的洗脚盆”,“想给伯伯买一件厚衣服跑摩的穿 。”
这些心愿杨明都会帮孩子们实现,早些年做老师时他的工资每个月只有一两千,但他大部分都花在学生身上 。自己的衣服就在淘宝上买几十块钱的,一穿就是好几年,刚来支教的短袖到现在他还在穿 。
除了基础的文化教育,杨明也带孩子们上劳动课 。
农村的原生态茶叶很好,杨明就带着学生们去山上采茶、挑选茶叶,一起做茶,做好的茶叶他在朋友圈卖了几百块钱,五十块钱一两,比村里人平时不加挑选卖的茶叶高十几倍 。卖茶叶的酬劳他分给孩子们,大家特别开心 。中秋节前,他在网上买模具,看教程,教孩子做月饼和绿豆糕 。端午做粽子,清明做茶叶 。
刘廷江是景山小学的首任校长,看到偏僻的小学来了一个年轻大学生,喜悦难以言表,“不要说杭州,就是贵州其他城市来的,我们都很高兴 。他和学生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还教少数民族的老人识字 。孩子们喜欢他带来的那种外面世界的东西,成绩也明显提高 。”
杨明是有机会离开大山的 。2012年,他买了考研的教材,想利用空闲时间多学习 。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精力,复习的时间很少 。
杨明没想到自己会考上 。但第二年,他收到了重庆市委党校哲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邹安权和几个老师劝他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去读研,家人也希望他去读研 。但学校的领导想留住他 。整整一个暑假,他都留在学校里纠结到底要不要去 。
决定去读研的前一天,孩子们红着双眼把留言卡送给了杨老师,上面写着周华健《朋友》的歌词,“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 。”杨明拿着那张沉甸甸的纸,流下了眼泪 。
最后他留了下来 。
最大的遗憾是对不起父母
2000公里外,杭州萧山戴村,杨明的母亲平时种种地,父亲酿酒 。两个老人都已经60多岁,日日夜夜想念着远方的儿子 。
刚知道杨明考了贵州特岗教师时,家里人都反对 。父母听说贵州农村条件不好,交通不方便,天天给杨明打电话问他那边是什么情况,“还是早点回家吧” 。一些亲戚直接问,“你现在能拿多少工资,能存多少钱?”问得他哑口无言 。表弟和他说,“杭州七八千块钱工资的工作,如果你找不到,我来帮你安排 。”姐姐也不支持,但知道弟弟喜欢当老师,“回来的话你进不去公办学校,私立学校也可以的,或者说哪怕是培训机构都可以,收入都不会很低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这款食品安全执法节目火出圈?| 新京报快评
- 郁可唯唱《绒花》致敬“扁担校长”张玉滚 希望为山村孩子云支教
- 2021新京报Q3综艺榜:属于“大湾区哥哥”的秋天
- 变形计:山里娃嫌弃富妈妈做的菜,说出喜欢的
- 新京报快评|中老年人相亲,要“笑果”更要“效果”| 中老年人
- 小女孩儿|变形计山里娃拿6块钱给弟弟买鞋,遭店员嘲讽,老板做法太解气
- 新京报|参加拳击真人秀的李斯丹妮说平时更喜欢篮球,约人一起打太难了
- 新京报|刘劲:演周总理,没有止境丨“星火燎原”系列访谈
- 罚站|《你好生活》贵州支教:如何对付撒贝宁这样的“捣蛋鬼”?
- 潮流|《这!就是潮流》上演“萌娃大作战”,黄明昊圆梦“洛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