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掬水月在手》:历史深处的水与月( 二 )
【历史|《掬水月在手》:历史深处的水与月】丧母丧父丧女之痛 , 婚姻的不顺 ,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痛苦与百年中国的历史坎坷交织在一起 , 我们旁观者总会说 , 她的一生是历史的一生 , 厚重的一生 , 传奇的一生 。 但她自己从不这样说 , 她只是淡淡一挥手 , 把所有的苦痛和感悟都放进了诗词里 。 不是她活在诗里 , 而是她以诗的方式在活着 。 因此 , 与其把两种不同的感觉看作反差 , 倒不如看作是刻意为之的对照 , 对我们而言诗歌是一种外部的感觉 , 对她来说诗歌是一种内部的存在 。
叶先生总是说 , 是诗词救了她 , 我只能说 , 是叶先生救了我对诗词的爱 。 年少读书时 , 总是厌倦刻板又着迷于自我的发现 。 在几位古代文学老师课上 , 接连遭遇挫折 , 觉得人家要么不讲逻辑 , 要么言必称“出处” , “我”又能放在哪里?于是抱着原来古代文学里没有“我”的狭隘之间 , 转身离去 。 直到后来开始认真读叶嘉莹讲诗词 , 才真正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 感受到语言文化的魅力 , 才知道应该长长久久地读下去 。 诚如她所说 , 她不是在做研究 , 是在对话与传承 。
正因为如此 , 我们常常会把她看作是古典诗词与传统文化的化身 , 看做历史的通道 , 看做一个“穿裙子的士” 。 但为什么她能把诗词讲得那么通透?为什么要强调“穿裙子”的“士”?真的可以把她等同于传统吗?这或许是读诗之外 , 我们可以和电影一起去思考的 。
《掬水月在手》上映以来 , 关于影片关于叶先生已有众多评说 。 印象最深的是戴锦华的访谈 , 她提醒大家 , 当我们看到叶先生的风骨、学问 , 看到她所传承的古典之美时 , 尤其不要忘了 , 叶先生最宝贵之处恰恰在于 , 她是一个穿行于20世纪的现代女性 , 唯有现代女性 , 才能走出家庭 , 走向世界 , 在历史深处作诗 。
一部电影并不能帮我们读懂叶嘉莹 , 叶嘉莹也从不止一个维度 , 但一部电影能让我们走近她 , 聆听她 , 然后尝试理解她和古典诗词 。 就像她在诗里写的那样 , “遗音沧海如能会 , 便是千秋共此时 。 ”
作者:{作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
- 【我家的熊孩子】“熊孩子”全体出演“第六次团结大会”,出席率创历史新高!
- 《好声音》8强姚晓棠成历史“第三人”,也是唯一饱受非议的人
- 春节为何要放鞭炮?鞭炮有怎样的历史,为什么会成为春节的标配?
- “爱国青年”张玉安:上节目暴怼日韩,直言日本嘉宾该跪着说历史
- 王林平随笔《传承悠久历史文化,在古纸堆里精耕细作》
- 林一说虞书欣最可爱!欣欣子追星顾未易历史被翻出!
- 《单身即地狱》宋智雅妆容黑历史!脏欧美变成甜跩小猫妆解析,火速出圈的妆容进化必学
- 在新说唱因着装问题被一剪没,在听我的创下历史最低分的作品
- 芒果台新综艺定档:《快乐大本营》成历史,陪伴24年败给了什么?
- 《雪滴花》争议持续发酵,演员刘仁娜出演历史综艺,惨遭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