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仰韶彩陶坊:“有酒如渑”青史飘

_原题为 仰韶彩陶坊:“有酒如渑”青史飘

青史|仰韶彩陶坊:“有酒如渑”青史飘
文章图片

青史|仰韶彩陶坊:“有酒如渑”青史飘
文章图片

渑池八景之“渑水晴波”
青史|仰韶彩陶坊:“有酒如渑”青史飘
文章图片

历史上的渑水传说曾有三处 , 分布于今山东、四川与河南 , 各有史证 。 “有酒如渑 , 有肉如陵”——有酒如渑水长流 , 有肉如堆成的小山 。 本文从学术角度撷取杜甫、邓牧、张宪、戴珙等诗人及思想家在关于河南渑水之“酒如渑、肉如陵”的真实记载 , 详细描绘了一幅仰韶时期先民在渑池造酒并形成宴饮文化的康庄盛景 。
“有酒如渑”是一个历史典故 , 后来形成“有酒如渑”和“酒如渑”两个成语 。 历史上一些著名诗人和重要文学作品都引用过这个典故 。 典出《左传·昭公十二年》 , 原文如下:晋侯以齐侯宴 , 中行穆子相 。 投壶 , 晋侯先 , 穆子曰:“有酒如淮 , 有肉如坻 。 寡君中此 , 为诸侯师 。 ”中之 。 齐侯举矢 , 曰:“有酒如渑 , 有肉如陵 。 寡人中此 , 与君代兴 。 ”亦中之 。
这段话说 , 晋昭公和齐景公在晋举行宴会 , 中行穆子相礼 。 以箭投入壶中为乐 , 晋昭公先投 , 穆子说:“有酒像淮流 , 有肉像高丘 。 寡君投中壶 , 统帅诸侯 。 ”投中了 。 齐景公举起矢 , 说:“有酒如渑水 , 有肉像山陵 。 寡人投中壶 , 代君兴盛 。 ”也投中了 。
“酒如渑”释义:【酒】《唐韵》子酉切 , 愀上声 。 《释名》酒 , 酉也 , 酿之米曲 , 酉泽久而味美也 。 亦言踧也 , 能否皆彊相踧持饮之也 。 又入口咽之 , 皆踧其面也 。 《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 , 一曰事酒 , 二曰昔酒 , 三曰清酒 。 (注:事酒 , 有事而饮也 。 昔酒 , 无事而饮也 。 清酒 , 祭祀之酒 。 )《前汉·食货志》酒 , 百药之长 。 又酒 , 明水也 。 《礼·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 , 殷尚醴 , 周尚酒 。 又天酒 , 甘露也 。 《瑞应图》王者施德惠 , 则甘露;【渑】《广韵》食陵切《正韵》神陵切 , 音绳 。 水名 。 《春秋释例》渑水 , 出齐国临湽县北;又水名 , 在蜀 。 《山海经》巴国有巴遂山 , 渑水出焉 。 又《广韵》武尽切《集韵》《韵会》弭尽切 , 音冺;渑池 , 水名 。 亦县名 。 亦作黾池 。 《水经注》汉景帝三年 , 因崤黾之地以目县 。 又《广韵》弥兖切 , 音缅 。 义同 。 通作沔 。
可见“渑水”有三 , 一在齐 , 《左传注》曰:“渑水出齐国临淄县 , 北入时水 。 ”二在蜀 , 《山海经》“巴国有巴遂山 , 渑水出焉 。 ”三在“秦赵会盟”之渑池 , 《水经注》“汉景帝三年 , 因崤黾之地以目县 。 渑池 , 水名 。 亦县名 。 亦作黾池 。 ”
河南渑池之“渑(mian)水” 。 载于《渑池县志》(清嘉庆十五年版):《山海经·北山经》:“天池之山 , 其上无草木 , 多文石 。 有兽 , 其状如兔而鼠首 , 以其背飞……渑水出焉 , 潜于其下 , 其中多黄垩 。 ”(注:河南渑池县与此近 , 战国渑池之会是其地也 。 )《河南府志》:“熊耳北阜 , 北涧水入谷者即渑水 。 ”按:渑水出自西二十里广阳山 , 东流经北阪至后河 , 有水南流注之;至下马头 , 有寨子水历俱利城西流注之;又东至河西村 , 有黄花水南流注之;又东至西城角(秦赵会盟台)与谷水会 。 其下《水经注》统称为“谷水” , 今俗通呼为“涧河” 。 《通志》谓渑水源出马头山 , 误 。 《渑池县志》又载:渑池有古八景 , 即“韶峰叠翠”“渑水晴波”……明代景泰甲戌进士 , 山东布政使渑池人戴珙 。 作渑池“古八景”诗之《渑水晴波》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