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仰韶彩陶坊:“有酒如渑”青史飘( 二 )


雨余渑水漾晴波 , 一派东流接涧河 。
清浅正宜龟曝背 , 莹明犹趁鲤抛梭 。
白蘋红蓼秋思苦 , 岸芷汀兰春意多 。
何处忽来林下客 , 泊舟沽酒听渔歌 。
可见此典故之“渑水”可谓之流经渑池川之渑(mian)水 。 渑池造酒历史悠久 , 从考古出土的陶器酒具、有关黄帝活动的文献记载和对仰韶文化时期的小口尖底瓶等陶器中残留物的化学成分分析都证实 , 早在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的人们就开始造酒用酒了 。 渑池城北五里有古“醴泉” , 人们用“醴泉”水酿酒 , 名曰“醴泉春” , 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 近代建厂酿酒 , 取“醴泉”近旁草泥之浆 , 造发酵酒池 , 汲水“醴泉”作陶香四溢之“仰韶酒” 。 继“醴泉春”曰:“彩陶坊”名扬海内!
唐代诗圣杜甫在洛阳闻“安史之乱”忧心酒聚 , 作《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文章有神交有道 , 端复得之名誉早 。
爱客满堂尽豪翰 , 开筵上日思芳草 。
安得健步移远梅 , 乱插繁花向晴昊 。
千里犹残旧冰雪 , 百壶且试开怀抱 。
垂老恶闻战鼓悲 , 急觞为缓忧心捣 。
少年努力纵谈笑 , 看我形容已枯槁 。
坐中薛华善醉歌 , 歌辞自作风格老 。
近来海内为长句 , 汝与山东李白好 。
何刘沈谢力未工 , 才兼鲍昭愁绝倒 。
诸生颇尽新知乐 , 万事终伤不自保 。
气酣日落西风来 , 愿吹野水添金杯 。
如渑之酒常快意 , 亦知穷愁安在哉 。
忽忆雨时秋井塌 , 古人白骨生青苔 ,
如何不饮令心哀 。
杜甫西往长安 , 作“三吏三别”诗赋 。 过渑池饮渑池之“醴泉春”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身虽西去 , 梦已东还 。 再西行三十里作《石壕吏》 。 将渑池饮酒之情载入了诗篇 。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诗:
峡内多云雨 , 秋来尚郁蒸 。
远山朝白帝 , 深水谒彝陵 。
迟暮嗟为客 , 西南喜得朋 。
哀猿更起坐 , 落雁失飞腾 。
伏枕思琼树 , 临轩对玉绳 。
青松寒不落 , 碧海阔逾澄 。
昔岁文为理 , 群公价尽增 。
家声同令闻 , 时论以儒称 。
【青史|仰韶彩陶坊:“有酒如渑”青史飘】太后当朝肃 , 多才接迹升 。
翠虚捎魍魉 , 丹极上鹍鹏 。
宴引春壶满 , 恩分夏簟冰 。
雕章五色笔 , 紫殿九华灯 。
学并卢王敏 , 书偕褚薛能 。
老兄真不坠 , 小子独无承 。
近有风流作 , 聊从月继征 。
放蹄知赤骥 , 捩翅服苍鹰 。
卷轴来何晚 , 襟怀庶可凭 。
会期吟讽数 , 益破旅愁凝 。
雕刻初谁料 , 纤毫欲自矜 。
神融蹑飞动 , 战胜洗侵凌 。
妙取筌蹄弃 , 高宜百万层 。
白头遗恨在 , 青竹几人登 。
回首追谈笑 , 劳歌跼寝兴 。
年华纷已矣 , 世故莽相仍 。
刺史诸侯贵 , 郎官列宿应 。
潘生骖阁远 , 黄霸玺书增 。
乳贙号攀石 , 饥鼯诉落藤 。
药囊亲道士 , 灰劫问胡僧 。
凭久乌皮折 , 簪稀白帽棱 。
林居看蚁穴 , 野食行鱼罾 。
筋力交凋丧 , 飘零免战兢 。
皆为百里宰 , 正似六安丞 。
姹女萦新裹 , 丹砂冷旧秤 。
但求椿寿永 , 莫虑杞天崩 。
炼骨调情性 , 张兵挠棘矜 。
养生终自惜 , 伐数必全惩 。
政术甘疏诞 , 词场愧服膺 。
展怀诗诵鲁 , 割爱酒如渑 。
咄咄宁书字 , 冥冥欲避矰 。
江湖多白鸟 , 天地有青蝇 。
元代思想家邓牧《寄友》:
我在越 , 君在吴 , 驰书邀我游西湖 。
我还吴 , 君适越 , 遥隔三江共明月 。
明月可望 , 佳人参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