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斯|欧美“进步派”真的进步吗?从一个比利时“纳粹”说起

_原题为 欧美“进步派”真的进步吗?从一个比利时“纳粹”说起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德宇】
随着金斯伯格法官的离世 , 美国国内的保守派与进步派的争斗在近一段时间达到了一个高潮 , 新法官巴雷特上任 , 只是法院内部新一轮斗争的开始 。 保守派已经在期待由保守派法官主导的最高法院来否决堕胎权等一系列“进步政策” , 而进步派则试图捍卫他们曾经取得的权益……进步与保守的争议已经贯穿本次美国大选 , 并将继续延续下去 。
当然 , 不只是美国 , 在西方很多国家 , 保守与进步的争斗在近些年都有激化 。 近几个月来 , 欧洲的保守派们也借着反对疫情政策的机会 , 发动了很多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 甚至一般认为科技、工业较为发达的德国也并未幸免极右翼的冲击 。
可见 , 我们传统上认为落后的宗教、种族和性别观念 , 其实从未在欧美社会消亡 。 每当面临危机 , 这些我们认为早该停息的争斗总会再次被点燃 。
我们怎么理解这一现象呢?
同样的理念争斗 , 其实也发生在二战前 。 我们可以从当年的历史中 , 发现一些理解当今世界的线索 。
在这里 , 我想介绍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历史人物 , 一个比利时的年轻人——莱昂·德格雷勒(Léon Degrelle) 。
雷克斯|欧美“进步派”真的进步吗?从一个比利时“纳粹”说起
文章图片

德格雷勒做了啥呢?他一个最大的成就 , 就是在1936年的比利时大选中 , 几乎凭着一己之力撼动政坛 , 让自己组建的政党“雷克斯党”(Parti Rexiste)赢得了11.5%的选票 , 一跃成为比利时第四大党 。
11.5%的选票看似没什么 , 但比利时老牌政党自由党的得票率其实也才12.4% 。
凭借着这样的选举成果 , 德格雷勒也得到了比利时国王的接见 , 与其共商国是 , 成为全国都不得不重视的政治力量 。
对于一个1936年大选前才刚刚成立的政党 , 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成绩了 。
而更惊人的是 , 这个政党的领袖德格雷勒 , 只是一个年仅29岁的采访人员 , 本科的时候学的是法学与政治学 , 在1936年大选之前没有任何从政经历 。
当然 , 德格雷勒也不能说和政治一点关系都没有 。 在投身政界前 , 他是长期执政的比利时天主教党的一员 , 也是天主教刊物《Christus Rex》的主编 。 他在二十出头的时候 , 写的文章就已经得到了党内的重视 , 怎么说也算个青年才俊了 。
但德格雷勒认为天主教党已经腐败堕落 , 既不能解决人民的疾苦 , 也没有给年轻人参政议政的机会 。 于是 , 他在1935年与天主教党决裂 , 并以他的刊物为基地 , 聚拢了一批有志青年组成了“雷克斯运动”(得名于他主编的刊物) , 进而在1936年组成了“雷克斯党”参加选举 。
因此 , 不光领袖自己年轻 , 雷克斯党也是一群年轻人组成的 。 党的骨干大都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知识分子 , 从事新闻业与出版业 。 他们和德格雷勒一样 , 对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混乱感到失望 , 希望通过政治参与 , 给比利时带来彻底的变革 。
由于雷克斯党的年轻人们都是搞传媒的 , 他们的竞选手段也跟传统政党不同 。 除了德格雷勒本人一流的演说能力之外 , 雷克斯党也有很多利用舆论的宣传策略 。
比如他们会各处印发文章和小册子去碰瓷政界大佬 , 政界大佬不回应就是默认了指控 , 如果气急败坏回应了 , 反而给雷克斯党带来更多的曝光 。
再比如 , 雷克斯党组织起来的群众活动经常能够玩出花样 。 他们最经典的行动 , 就是组织一群人拿着扫帚 , 聚在其他政党的集会场所 。 每当政客们出来的时候 , 他们就怒斥政客 , 手里挥舞着扫帚 , 象征着“把腐败清扫出去” 。 这种玩法就是在现代来看也是不过时的 , 更不用说在1936年 , 他们是多么前卫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