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间|这座明代古桥为何400年间几度沉浮( 二 )


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与历史的脚步相伴而行 。 资料显示 , 拱桥是中国最常用的一种桥梁型式 。 据不完全统计 , 我国现代的公路桥中拱桥占7%以上 , 由于石料资源丰富 , 拱桥多以石料为主 , 而当今世界从石拱桥衍生出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形式更是繁花似锦 , 拱桥的单孔跨径也从古时几米、十几米拓展到百米以上 。
金秋十月 , 枯水时节 , 沿着仙女湖水岸边裸露的河床 , 从浅滩放眼望去 , 半个身子露出水面的万年桥犹如起伏的巨龙 , 在夕阳的余晖下泛映着历史的倒影 。 这种残缺的美在述说时代的变迁 , 更在昭示着一种文明的力量 。
相关链接
万年桥来历仍未有定论
分宜是明代权臣严嵩的老家 。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 明军进剿倭贼取得重大胜利 , 敌寇首领相继落网并被献俘于京师 。 趁着喜庆的气氛 , 分宜百姓通过严世蕃致函其父严嵩 , 倾诉因为城东清源古渡浮桥的经常损毁带来不便 , 请求改建成石拱桥 。 严嵩慨然允诺 , 一方面派严世蕃赶回分宜 , 在清源石渡东边选定桥址;另一方面 , 由于严嵩极为欣赏江南精美的桥梁建筑 , 便亲赴江浙考察桥型 , 聘请工匠 , 购置石料 , 以大船装至樟树 , 再换装小船溯袁河运回分宜 。
关于万年桥的来历 , 还有“偷来”之说 。 虽然目前苏州与分宜都有一座万年桥 , 但江苏著名考古学家牛示力表示 , 苏州万年桥只不过是一个“赝品” 。 他在《可怜万年桥》文中写道 , 万年桥在明朝嘉靖年之前就已建在苏州的胥江上 , 当时 , 严嵩视察政务来到苏州 , 站在万年桥上久久抚摩着栏杆和石狮 , 连连发出啧啧称赞 。 陪同严嵩的苏州知府看在眼里 , 随后便招来一批技艺高超的石工 , 对每一块石材进行编号后 , 按号拆卸 , 全部运往严嵩的家乡 , 并按原样重建在分宜县城口的袁水之上 。 因此 , 目前仙女湖万年桥才是真正历史上的万年桥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