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宠|抗倭英雄为何自杀,而且一直被人诟病?( 二 )



严嵩剧照
赵文华来浙江后不久 , 正赶上倭寇入侵嘉兴 , 胡宗宪向张经献策 , 采取示弱战术 , 派人送去毒酒犒劳敌军 , 毒死倭寇数百人 。 随后他又献计在王江泾斩杀敌寇近两千人 , 取得了抗倭的第一次大胜 。 赵文华很高兴 , 赶紧上疏报捷 , 把功劳全记在了胡宗宪身上 , 却对张经、李天宠两人进行了恶意攻击 , 说他俩“靡饷殃民、养寇失机、冒功请赏” , 导致两人先后被杀 , 胡宗宪却在严嵩的举荐下升任直浙总督 , 开始全面主持抗倭工作 。 有了这段经历 , 胡宗宪更加认识到朝廷有人的重要性 , 他通过赵文华向严嵩、严世蕃父子频频示好 , 并送去了大量金银财物 。 这使他得到了严嵩父子的支持 , 能够心无旁骛地实施抗倭大计 , 但也使他背上了严党分子的骂名 。
李天宠|抗倭英雄为何自杀,而且一直被人诟病?
文章图片

【李天宠|抗倭英雄为何自杀,而且一直被人诟病?】编辑

在朝廷的支持下 , 胡宗宪获得了“随意调取东南府库银两 , 便宜征用天下兵勇”的特权 , 全力以赴治理倭乱 。 他提拔重用戚继光、俞大遒等武将 , 又把大才子徐渭、文徵明等人邀入幕府 , 共商平倭大计 。 针对倭寇“来去飚忽难测”的作战特点 , 胡宗宪主持建立了完备的沿海防御系统 , 在福建沿海设五大水寨 , 在浙江沿海设三大水寨 , 分别派重兵驻防 。 他组织人编写《筹海图编》 , 详细介绍沿海敌情、地势及应对措施 , 又耗费巨资建造战舰 , 配置先进火器 , 让戚继光、俞大遒分别率领舰队巡视海洋 。 在与倭寇面对面作战时 , 胡宗宪冒着箭雨飞石在阵前督战 , 给将士们以极大鼓励 。 1562年 , 靠着徐渭献上的“剿抚并举”战略” , 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 , 汪直被招抚 , 徐海兵败自杀 , “两浙倭渐平” 。
李天宠|抗倭英雄为何自杀,而且一直被人诟病?
文章图片

编辑

戚继光剧照
倭乱暂时平息 , 但胡宗宪的风光日子也到头了 。 1562年 , 严嵩被罢官 , 严世蕃被逮捕 , 被视为严党的胡宗宪遭到言官弹劾 , 说他贪墨边饷 , 有“总督银山”之号 。 但经过查证 , 他经手的银子大部分用在了赏赐立功将士、抚恤阵亡士卒家属、购买情报等正经地方 , 没有揣入自己的腰包 。 嘉靖帝信任他 , 保护他过了关 。 但没过多久 , 又有人弹劾胡宗宪攀附严党、欺君、贪腐等10大罪状 , 他被抓到京城审问 。 危难关头 , 嘉靖帝再次保护了他 , 说他不是严党 , 而且抗倭劳苦功高 , 纵有小错也不宜治罪 , 否则会寒了人心!结果胡宗宪被罢官回乡养老 。
李天宠|抗倭英雄为何自杀,而且一直被人诟病?
文章图片

编辑

俞大猷剧照
胡宗宪在安徽绩溪老家过了不到两年清闲日子 , 就再次遭遇祸事 , 而且是灭顶之灾 。 原来朝廷查抄严党分子罗龙文家时 , 搜出了胡宗宪写给罗龙文的一封信 , 信中表达了胡宗宪通过罗龙文求严世蕃帮忙的意思 , 还随信附上了一道自拟的圣旨 。 这件事很蹊跷 , 笔者认为信可能是真的 , 但所说的自拟圣旨很可能是伪造的 。 因为伪造圣旨是灭门大罪 , 胡宗宪那么精明的一个人 , 不可能做这种把命交到别人手上的蠢事 。
李天宠|抗倭英雄为何自杀,而且一直被人诟病?
文章图片

编辑

被再次抓到狱中的胡宗宪不停辩白 , 给皇帝上了《辩诬疏》 。 这次嘉靖帝有点犹疑了 , 迟迟没有做出决断 。 胡宗宪在悲愤和绝望中写下“宝剑埋冤狱 , 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 , 自杀身亡 , 享年54岁 。 明穆宗即位后 , 为其平反昭雪 。 笔者认为 , 胡宗宪是一位有缺点的英雄 , 他平息倭寇之乱 , 造福了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大百姓 , 有功于国家社稷 。 至于他攀附严党 , 主要目的还是要干事、干成事 。 在嘉靖年间异常复杂的政治环境里 , 面对治倭这样一件牵扯多方利益 , 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天大难事 , 只有清正刚直没有一定的机变圆滑 , 恐怕也很难完成任务 。 人性复杂多样 , 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 , 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不可能恰当地评价历史人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