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红木家具别样“红” 大城红木文化产业探访( 二 )


和宋玉顺一样 , 叶双陶也从买卖、修复明清古典家具起家 。 上世纪90年代 , 陶然居修建的两排瓦房车间是津保南线红木生产一条街上的首个红木家具厂 。
“红木家具是半个艺术品 。 榫卯的合理运用和制作的精密程度 , 不仅直接关系到家具的结构是否严谨、牢固 , 更关系到家具的美观和艺术性 。 ”叶双陶说 。
在坚持红木家具国标的基础上 , 大城县结合京作家具生产制作工艺特点 , 研究制定了大城京作红木家具制作通用技术标准 , 使企业生产进一步标准化 , 促进了企业生产质量的整体提升 。
同时 , 以宝德风、陶然居、红日等老牌红木家具生产企业为依托 , 提升红木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和品牌拉动作用 。 目前 , 全县红木文化特色产业集群内已创建省级名牌8个、市级名牌22个 , 叶双陶、宋玉顺等19人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
红木家具|红木家具别样“红” 大城红木文化产业探访
文章图片

近日 , 顾客在正德发红木家具体验馆内体验新古典家具 。通讯员周禹佳摄
求创新
——制作适应现代需求的红木家具
椅子靠背设计成S型 , 罗汉床变换尺寸再加上布艺坐垫 , 中式床拆掉架子彰显简约……走进大城县正德发红木家具体验馆 , 一些设计新颖的新式红木家具很受年轻顾客的追捧 。
“古代人们讲究坐得板正 , 靠背都是笔直的 。 现在 , 人们更注重舒适度 , 我们把椅子靠背做成S型的弧度 , 坐上去更舒服 。 ”年轻的“90后”、德发红木家具有限公司(即正德发)总经理郑宇翔介绍 。
“儿子结婚时 , 我兴致勃勃地想为他打一套古典红木家具 。 可他却不领情 , 嫌古典家具笨重 。 ”正德发创始人、郑宇翔的父亲郑德发感慨 , “儿子都不要我做的东西 , 红木文化怎么靠他们传承?”
如何让古典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 , 制作既有古典家具神韵 , 又符合年轻人审美特点的新仿古家具?由这样的思考出发 , 正德发走上转型创新之路 。
2012年 , 郑宇翔接手管理后 , 款式设计更为“年轻化” 。 公司与深圳的设计师工作室合作 , 开发出融合时尚现代元素的新中式、新古典系列产品 , 用料用材成本降低 , 成为“工薪阶层也能消费得起”的红木家具 , 去年 , 公司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 。
“未来的市场 , 谁抓住了‘80后’‘90后’ , 谁就是胜利者!”谈及红木家具的改革创新 , 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双陶态度明确:“近年来 , 中式元素、中国风日益占据市场主流 , 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 , 才能真正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传统红木家具尺寸大 , 不适合一般户型 。 我们做了市场调查 , 研究目前哪种居住户型多 , ‘量体裁衣’!”叶双陶指着展厅里一组明式沙发六件套介绍 , 这是在明式罗汉床基础上尺寸改小而成 , 同时增加了靠垫 , 坐上去更舒服 。
与陶然居、宝德风、正德发同为大城县红木家具“四大家”之一的红日古典家具有限公司 , 以其巧夺天工的“雕刻”闻名 。 在红日艺术馆 , 销售经理冯娟为我们展示了公司新研发的“影雕”工艺 。 它与传统家具的檀雕不同 , 雕刻面是平而不凸 , 难度极大 。 “这是借由苏州刺绣得来的灵感创出的新工艺 。 只有不断创新 , 企业才能赢得长足的发展 。 ”冯娟介绍 , 今年虽有疫情影响 , 但公司业绩不降反升 , 总体订单量超过去年 。
设计新产品、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围绕创新驱动 , 大城县在传承京作红木家具制作技艺的基础上 , 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丰富产品结构、提高制作技艺、降低生产成本 , 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市场占有率 。 陶然居、宝德风等企业引进了德国等地的先进机械加工设备 ,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宝德风在家具传承器形设计上进一步发展 , 对古人的传统美学元素进行抽象和演化 , 使其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红日家具公司引入影雕、丝翎檀雕等新的雕刻工艺 , 增加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