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官八约|“总督衙署说廉政”系列之 “居官八约”铭官德

_原题是:故事里的保定 | “总督衙署说廉政”系列之 “居官八约”铭官德)
居官八约|“总督衙署说廉政”系列之 “居官八约”铭官德
文章图片

居官八约
孙嘉淦
在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二堂正厅有一块匾额 , 是直隶总督孙嘉淦写的“居官八约”。 而直隶总督孙嘉淦与“居官八约” 官箴的背后 , 有着一段段清正廉明的史事 。
居官八约|“总督衙署说廉政”系列之 “居官八约”铭官德
文章图片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记载的孙嘉淦居官八约
督直废酒禁
居官八约|“总督衙署说廉政”系列之 “居官八约”铭官德
文章图片

乾隆三年孙嘉淦《禁酒情形疏》
孙嘉淦是颇具声望历经康熙、雍正、乾隆朝的三朝元老 。 乾隆三年(1738)十月十八日 , 孙嘉淦继李卫之后署理直隶总督 , 十月二十五日(12月6日)实授 。 他在任内体察民间疾苦 , 主要致力于解除酿酒禁令 , 奏请修改调整有关法规 , 安定民生 , 兴修水利 , 治理河流 , 发展生产 , 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
当时近畿土地皆为八旗勋戚圈占 , 民无恒产 , 赖以租种旗地过活 。 而旗人往往依仗权势随意增加租米、解雇佃农 , 弄得怨声载道 , 民不聊生 。 孙嘉淦据此上疏 , 奏请严禁旗人增租夺佃 。 如有此类情况发生 , 准许佃农告官;然后由官府代为征收租米 , 再由旗人分旗领取 。 得旨允行 。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不法旗人的盘剥 , 对于缓和社会矛盾和发展农业生产均有积极影响 。 后又奏准旗人屯田垦治古北口、山海关外荒地 , 达数万顷之多 。
清朝定鼎之初 , 为满足民众口粮之需 , 曾颁布过极为严格的法令禁止民间酿酒 。 各地百姓以私酿获罪而犯法者甚多 。 孙嘉淦抵任后 , 经过调查了解上疏朝廷 , 指出酿造烧酒只用高梁、谷糠、豆皮等做为原料 , 并不影响民生 , 不惟不与百姓争食 , 且于民生有利 。 若一味禁酿 , 是“夺民之赀财而狼藉之 , 毁民之肌肤而敲扑之 , 取民之生计而禁锢之” , 他还从实际出发提醒朝廷 , 由于酿酒有利可图 , 且“利之所在 , 虽禁弥甚” 。 清廷接受了他的建议 , 解除了酿酒禁令 。 这对于农产品综合利用以及活跃民间手工业生产和改善民众生活都有很大益处 。
治水广修渠
居官八约|“总督衙署说廉政”系列之 “居官八约”铭官德
文章图片

乾隆四年六月孙嘉淦奏报查勘直隶河道折
清代直隶境内由于河流众多 , 水患频仍 , 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首要灾害 。 因而治水也成为历任直督的要务 。 孙嘉淦到任前不久 , 直隶总河朱藻刚刚因为在治水中误工贪劣被劾罢职 。 乾隆三年(1738)底 , 清政府授命孙嘉淦以总督兼管直隶河工事务 。 四年(1739)初 , 乾隆帝命孙嘉淦偕直隶总河顾琮悉心办理直隶河工 。 孙嘉淦首先筹议治理为害最烈的永定河 , 提出在金门闸上下多建草坝 , 使河流渐复故道的意见 。 乾隆四年初 , 孙嘉淦、顾琮二人亲赴天津 , 勘察通省水道及众河交汇、入海、入淀之路 。 他在奏疏中认为 , 天津是南北运河与淀河汇合后入海之重地 , 建议在静海县独流镇开挖引水河 , 以防止年久淤垫 , 这是下游治水的关键 。 并表明 , “臣等现勘通省水道 , 凡众河交会及入淀、入海之路 , 有急宜修浚者 , 即于今夏兴修” 。 经过认真谋划 , 五年九月(1740年10月) , 他又上疏陈述综合治理直隶境内永定、子牙、南运、北运及东、西白洋两淀的具体办法:提出治理永定河 , 拟于叶淀之东疏引河 , 由西沽北入海;治理子牙河 , 则应一面疏浚新河 , 引上游诸水入淀 , 一面开旧河东堤 , 使河水由西沽之南入海;治理北运河 , 应于两岸去沙裁直 , 浚减河 , 加高培护堤岸;治理南运河 , 则应在两岸筑遥堤 , 疏浚河道 , 使河水行于正溜 , 并在安陵镇建闸 , 浚诚河入老河口达于海;治理西淀应开白沟河故道;治理东淀应疏浚上游三岔河 。 以使“四河顺轨 , 两淀畅泄” 。 此外他还奏请将直隶河道总督官缺裁去 。 这些建议均得到实行 。 经过一阶段的修复整顿 , 直隶河务各工俱竣 , 永定河归复故道 。 据美国学者A·W·恒慕义编著的《清代名人传略》一书称 , 在孙嘉淦任直隶总督不到三年时间内 , 直隶共修水渠五百八十条 , (平均每二天修一条) , 使直隶境内沟水通道 , 道水通河 , 河水通淀 。 引水溉田 , 水害去而水利兴 。 这里毫无例外地浸满孙嘉淦的心血与汗水 。

推荐阅读